搜索
 

市国税广聚财源壮大经济实力纪实

2020年10月30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1/4/13

2010年,全市国税收入规模达到28.47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8倍;

2010年,全市国税宏观税负3.46%,比“十五”末期提高了0.72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国税所得税占税收总量的比重从“十五”末期的6.26%,上升到11.3%,提高了5.04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入库国税收入102亿元,年均增长22.87%……

一串串数字说明,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国税收入增长最快,税收质量最高的五年。也是近几年来,全市国税系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税收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自觉把解放思想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推动工作的新举措,使经济发展成果切实转化成税收的结果。

今年,全市国税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季度共组织入库收入6.64亿元,占年计划的29.8%,同比增长40.5%,增幅在全省位居第三,在“武汉城市圈”名列第一。

绷紧收入的思想之弦

近年来,黄冈借“武汉城市圈”形成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实验区”崛起之势,大力实施“一区两带”战略,全市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何把经济的优势变成税收的“真金白银”,市国税局局长喻耀华认为,首先要从提高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入手,增强组织收入的使命感和完成任务的紧迫感,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各项任务目标的快速落实。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市国税局党组成员与各县市区局负责人一起就黄冈税收形势进行深入探讨,对今年全市税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预测分析,对全市5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进行逐一分析点评,对增收潜力进行了认真的查找和分析,动员全体人员清醒认识收入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把组织收入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坚决克服畏难厌战、麻痹松懈、因循守旧等不良思想情绪,以解放的思想,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严谨的执法,创新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应对困难,坚决打好组织收入攻坚战。面对市局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蕲春县国税局局长刘卫平就表示,“今年市局确定的计划非常符合实际,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完成今年的任务”。

为进一步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鼓舞干部抓收促收的劲头,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深入一线巡访,与干部职工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市局分管收入的副局长侯定中多次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深入到罗田、英山、浠水、武穴等收入较为紧张的县市局,召开基层干部座谈会,与党政领导、税源大户进行座谈商计对策,积极为基层收入工作协调解决问题、沟通渠道,激发了全员抓收保收的激情,坚定了干部职工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其他局领导深入到挂点县市开展实地调研,督促各地要把收入作为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实现勤政有为的一个重要衡量手段,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对组织收入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英山县国税局局长程高峰为了搞好一季度“开门红”,连续两个星期在基层一线与同志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笑言,“收入就是国税干部的饭碗,宁可少回家或不回家,也不能放松对收入的要求”。在程高峰的激励与带动下,英山县国税局干部职工主动放弃“双休”,全力奋战在收入一线上。为保持收入工作的积极态势,市领导班子成员、机关科室负责人对基层收入工作实行包干负责,对口帮扶,局领导每人每月在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3天,科室负责人不少于5天,加大对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搞好综合协调,将工作做实、做细。同时,全市从上到下成立了组织收入督导组,强化网上绩效考核,加强了对组织收入工作的督导力度,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头抓,机关科室共同抓,基层单位具体抓,齐抓共管保收入、协调联动促收入的工作格局。

优化开源促收之路

市国税局局长喻耀华认为,经济决定税收,国税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做大经济蛋糕总量,壮大地方税源实力,为国税组织收入工作奠定基础。

在黄冈国税收入高速发展的背后,招商引资企业功不可没。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壮大地方税源,该局专门指定 一名副局长亲自督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与招商局、财政、地税、工商等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定期信息交换制度,进行涉税信息交换和传递,定期了解把握大项目的洽商、签约情况;主动上门为招商引资企业做好政策宣传、手续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长期实施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下、结好果,形成良好的税收效益。据统计,自“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引进企业70家,仅2010年缴纳税款33224万元,占国税收入总额的11.7%,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我们公司属于一家小型微利企业,这几年来在国税局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竣考验,我相信我们会越做越大的,也会缴更多的税回报社会”,蕲春鑫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理斌告诉笔者,国税局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使他们的企业每年能够增加更多的盈利机会。2010年,全市纳入重点企业入库监控系统的户数达到641户,入库税收23.09亿元,占整体税收的81.1%。针对中小企业特点,该局将纳税服务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减负增效、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简化办税程序13项,压缩了30多项报表、报告,取消了要求纳税人报送的46个业务环节中210项涉税资料,涉税审批时限压缩了84%。今年,他们还将车购税业务由市级下放至基层县市局,免除了税务登记工本费,年为纳税人节省开支近百万元。同时,还对全市112户重点联系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进行专人联系,建立税企联系制度,送政策、服务、审批上门,开通绿色办税通道,做到随时申报,随时审核,及时办理。去年以来,该局兑现增值税转型、下岗再就业、安置残疾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款4.7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47亿元。

今天的发展,就是明天的税源。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市税源的发展状况,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自2006年以来,黄冈市局先后对全市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情况,对建材、商贸型税收、钢构、饮料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6大行业税收情况,对全市小型微利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大别山试验区税收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调查企业纳税人1250多人次,召开各类研讨会11次,撰写调研文章70多篇,深刻剖析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税收角度提出对加强税源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为地方税源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在认真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该局还根据省国税局的具体要求,结合黄冈实际情况,制定了税收减免管理的补充规定,严格落实减免税的后续管理,加强企业减免税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受到纳税人的普遍欢迎。

实现应收尽收之效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做到在发展中抢占主动、严抓细管,保持税收增长的持续性,是黄冈国税局党组一班人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局党组一班人认为,对收入工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坐等靠要、不思进取的落后思想,树立敢于创新、大胆突破的科学发展理念,围绕“依法行政深化年”建设,抓住一切新的发展机会,应对挑战,知难而上,向管理要收入,向服务要收入,确保国税收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该局始终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组织收入原则,强化管理手段,加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征收管理工作。加强户籍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漏征漏管户专项清理,切实将漏征漏管户纳入正常税收管理。2010年,全市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户籍清查、定期进行外部信息交换等措施,清理新增起征点以上户数478户,调整定额568户,月增税额12.7万元。通过实施扎实有效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夯实了征管基础,提高了税源管理水平。结合日常掌握的管理信息,对税负明显偏低的重点零售企业选点开展分析评估,挖掘税收收入潜力,分析掌握实际收入能力,提高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性。坚持执行欠税公告制度,将大额欠税企业纳入跟踪监控管理,准确掌握欠税企业的资金动态,把握清欠时机。2010年,全市压缩欠税815.73万元,减幅24.71%,实现了应收尽收。

重点税源对收入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市国税局对年纳税20万元以上的641户重点税源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建立了统一详细的数据库,形成了完整的收入及管理资料档案,并按季度召开税源分析会议,分析收入情况、税负情况和管理情况,规范征收管理,确保税收的“颗粒归仓”。并实行县局领导班子重点联系户制度,5名班子成员对60户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直接联系,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查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税收管理上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为了避免企业涉税风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该局积极督促企业开展自查大评估活动,规范经营,依法纳税,营造“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违法”的浓厚氛围。2010年以来,全市近300家企业纳税人自查补报税款4000多万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涉税违法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全年共开展各类检查223户次,稽查查补入库税款1868.24万元,提高了稽查的震慑力和影响力。加强发票检查力度,对全市247户重点行业纳税人实施检查,有130户纳税人存在发票违法行为,涉及非法发票911份,查补税246.91万元,罚款60.32万元,较好地起到了以查促收的作用。(郑远斌 王曙光 田大勇 常慧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