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五年回眸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1/12/8

招商引资,在近年成了炙手可热的关键词。

盘点黄冈五年来工业和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回顾县域经济“黄冈现象”的崛起,总结县市区各具特色的产业园的生成,无一不与招商引资有关。

从第一个投资过亿元的外来企业落户,到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形成重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坚定地推进“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战略,以招商引资之手,改写了黄冈工业长期“腿短”的局面。改善并优化了黄冈经济发展结构,推动黄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市招商局局长黄文虎说,我市招商引资已走过见商即招的阶段。各地更加注重科学发展,错位经营,借船出海,在招商中自觉抬高准入门槛,特别是形成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态势,招商引资工作整体呈现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全市新引进项目4577个,协议投资3370.72亿元,其中亿元项目349个;动工项目1997个,到资200.62亿元;投产项目1704个,到资158.49亿元。招商引资合计投入675.48亿元。

今年,全市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元至11月份全市新引进项目692个,协议投资总额405.93亿元,其中亿元项目65个。新开工项目201个,在建项目563个,投产项目194个,续建项目103个,合计完成招商引资投入114.98亿元。

引领县域经济质效提升

2009年,中央多家媒体聚焦黄冈,惊奇地发现工业得到快步发展后,活跃的县域经济支撑起了黄冈在全省争强进位,并提前实现了赶超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目标。誉之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黄冈现象”。

短时间内成长起有带动力的工业,并将资源优势真正发挥出来,除了招商引资别无他途。黄冈各地抢抓沿海和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抢抓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政策导向的机遇,一门心思抓招商引资。

注重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与招商。各县市立足自身资源和条件,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理念,围绕产业链招商,不断培育新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31个产业集群,聚集企业1750家,其中黄冈窑炉、黄冈船舶制造、团风钢构、麻城汽配、蕲春中药材、武穴医药化工、英山茧丝绸等七大产业集群跻身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

注重招商项目质效的提升。各县市在引进项目上,坚持做到严格项目准入,约定投资强度,评估产出效益,进行环评把关,引进项目质量逐年提高:一是工业项目比重增大。引进的工业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0.6%,占投资总额的81.11%。

是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有一些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建设起点比较高,未来三五年有可能上市;三是招引了一批大项目,5年全市共招引20多个过10亿元的项目;四是新项目中不少是高税收的项目,是地方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注重园区建设与招商的联动。各县市都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工业园区的招商载体作用,一手抓招商,一手抓园区建设,既做大做强园区,又加快项目落户和建设进度,实现了园区建设、项目引进和项目建设的整体推进。蕲春经济开发区、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和节能灯具工业园等园区入驻企业63家,投资规模106.8亿元;武穴、黄梅各有30多个项目进入园区。龙感湖一年内有23个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16.1亿元。团风钢构产业园落户钢构企业18家,成为中部最大的钢构生产基地。

推动发展环境整体优化

11月下旬,对市直单位的服务进行打分的“十佳三差”评比紧锣密鼓地展开。这是我市连续第4年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测评”,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意见占分值的60%。服务好不好,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

走进服务中心,人们发现过去要盖几十个章子才能办好的一件事,现在不仅减少了审批环节,而且还推出了限时办理、承诺办理等制度,并且有专班、专人帮你办理。“墙里的事”交给业主自己办,“墙外的事”交给服务专班办,搞企业变得轻松了,这是投资落户的老板们的普遍感受。

几年来,全市上下紧扣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将招商引资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各地安商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兴业的“洼地”效应日益显现。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县市区坚持大员上阵、领导挂帅。主要领导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坚持带头抓招商,对招商引资工作亲历亲为,重大项目洽谈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亲自协调处理。一切为招商让路,一切为招商服务,一切向招商倾斜,落实专班、专人、专项经费,不拘形式、不拘行业、不拘规模,锲而不舍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尤其在经费保障上,黄梅、武穴等县市尤为突出,给予了极大倾斜和支持。

高度重视落户项目建设。各县市区把项目开工建设作为检验招商成败的一项硬指标。主要领导亲自落实、亲自协调、亲自督办项目建设。很多县市分管领导到招商局蹲点上班,为使引进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坚持专班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优质服务,确保抓出成效。尤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客商投资信心,得到了客商好评。

高度重视软硬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县市区政府的主导作用,重点提升工业园区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平,为产业招商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各地还十分注重从制度上规范招商、护商、安商行为,成立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投诉中心等相应机构,及时处理来电来访,对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绝不手软。

促进招商理念创新突破

随着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各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举措,在突出特色优势招商、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上走出了新路。

注重以商引商“孵化”产业。红安县在县南新型产业园筹划建设了5个产业板块:融园家具产业园、宏基伟业机械园、电力成套设备产业园、中小企业回归创业园及新型材料物流园。通过发挥其龙头带动和示范推动作用,吸引具有一定产业关联度、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项目加盟和入驻,开创了企业和地方经济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

注重招引黄冈籍人士回乡创业。各县市区发挥人脉优势,广泛联系在外创业人士,吸引他们回乡创业,鼓励他们对外推荐家乡、介绍项目到家乡落户。由于更加注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作用,各地每年要在外举办同乡联谊会、恳谈会,与他们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宣传政策,鼓励乡亲回乡创业投资。今年,全市引进项目中有42.3%是黄冈在外创业人士回乡投资的。黄梅县投资达65亿元的中部物流园,蕲春县的中部影视城、李时珍医药园,黄州区的饲料工业园等一大批项目,都是招引黄冈籍人士的新成果。各地还纷纷建立回乡创业园,吸引了不少在外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注重园区建设先导战略。先搭好“平台”再引凤。麻城加大以奖代补力度,重点打造鼓楼小河头工业园、中部石材工业园、中馆驿低碳产业园、宋埠不锈钢工业园、青年创业园、龙池汽配工业园等特色园区,使外来企业能迅速对接,形成产业集群。到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0个,规划面积2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1平方公里,入园规模以上企业1000多家。黄梅大胜关山工业园、罗田经济开发区、英山怡莲工业园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龙感湖工业园成为全省第一个循环经济工业园。蕲春县率先建立了林业低碳工业园。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全市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活力大增。(胡丹 夏国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