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3/2/15

2012年以来,浠水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大别山试验区为主线,以沿江开发、城区建设为突破口,以“三化同步”、“两增同步”为目标,积极对接省市考核指标体系,坚持以考核抓发展,以考核促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推进“五个体系”和“五个浠水”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抓思想解放,激活发展动力。年初,县委积极酝酿和谋划,围绕“三思三创”、“学昆山、看红安,思浠水、谋发展”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考察、参观、学习和研讨等解放思想专题活动,召开了县委工作会暨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会议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任务、工作目标和责任要求,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加快大别山试验区和“五个浠水”建设的号召。会议确立了“一区三带”发展战略,明晰了五大发展体系,突出了“三带二区一园”重点发展区域,提出了“三思三创”、“十条禁令”等作风建设要求。由于思路明、措施实、作风正,全县上下一心的团队意识,借势赶超的创新精神,先行先试的创业氛围不断形成。

抓机制创新,凝聚发展活力。结合各项工作目标要求,在体制机制上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创新设立“一委十部”工作机构,成立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委会员,下设10个工作发展部,组建了5家投融资公司,实行大部制运作、扁平化管理、科学化决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浠水与黄石跨江联合开发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等10个“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办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建设。

抓工业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产业集群为方向,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园区建设。累计投入5亿多元,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建成高标准园区1.2万亩;投入近亿元,推进巴河、清泉、团陂、兰溪等4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县直10个招商团队和各招商责任人,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办法大招商、招大商,7月份以来,全县共签约项目18个,协议投资总额12.1亿元;待签约项目38个,计划投资总额54.6亿元,另有90多个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中。加大扶持力度。坚持领导精力、部门扶持、项目资金、资源配置、优惠政策“五集中”,重点扶持10个主导产业和20家产业龙头企业。

抓项目农业,打牢发展基础。按照“四个大县”建设和发展规划,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成了柳界线、浠散线、巴麻线沿线现代农业、居民新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抓龙头带动产业化经营、抓板块基地带动规模化调整、抓专合组织带动农副产品生产销售、抓专业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四抓四带”工程。到目前,全县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其中市级以上33家,创建农业品牌20多个,28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三品”认证,3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由0.51提高到1.2;建成优质稻、双低油、优质棉、特色蔬菜、名优水产等8大特色板块,基地面积占全县种养规模80%以上,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410个、畜牧产业基地389个,初步建成蔬菜、水产、小龙虾、中药材等74个特色专业村,生猪和蛋鸡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和98%;发展专合组织259个,各类专业大户5600余户,网络全县一半以上的农户。

抓城市建设,促进发展转型。将工业新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居民新区规划、旅游景点升级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滨江新区、北城新区、旅游景区、重点乡镇、“两线”现代农业控制性或详细规划,从功能、产业、设施等方面对浠水持续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围绕“一河两岸、古城新貌”的目标和“楚韵山水、生态园林”的城市特色,高标准推进北城新区和“一河两岸”建设。抓紧制定三角山5A级景区建设规划,完成了策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规划评审。全县又投入近3亿元,相继完成了丽文路、翟港路、车站路、丁麻路改造升级,投资3.2亿元的白莲河大水厂已于6月奠基启动。完成北城和南城两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和多个还建房建设,完成新建农村新社区16个,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15个,50%以上的村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

抓民生工程,凝聚发展合力。扎实抓好“四访促和谐”活动,坚持“书记大接访”和县“四大家”领导到县群众工作局挂牌接访制度;坚持实行“五个一”(一个突出问题、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包保方案、一包到底)的包案责任制,20多个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扎实开展平安创建。不断加大治安巡逻力度,扎实推进“平安交通”治理行动,始终对犯罪分子保持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县共打掉涉恶、涉霸团伙4个、21人,破获“两抢一盗”100余件、抓获20余人。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27人、再就业20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6%以内。社保缴费人数达到42.7万人次,征收社会保险费3.1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4.2万人,参保率达到99.5%。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县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1万人,参合率达到96.7%。投入400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添置课桌椅6万套。(姚建华 张义 郝慧群 杨昌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