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火的词是什么?12月19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揭晓榜单,“依法治国”位列十大流行语首位。
这是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法治中国建设迎来暖春。历史上曾孕育了董必武法学思想、产生了两位共和国主席、走出了两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崇尚法治氛围浓厚的革命老区黄冈,也交出了依法治市的出色答卷。
百场讲座进基层,根植法治信仰
在这一年里,黄冈市民满眼是“法”:翻阅报纸可看《法治黄冈》,登录微信微博可关注政法各单位公众号;漫步公园和广场,露天电影放映活泼生动的交通法规宣传片;出入社区或乡村,风格新颖、通俗易懂的法治标语不时映入眼帘。
推进依法治市,普法工作是基础。
这项工作,抓住了依法治市的“火车头”。市委中心组学习活动中新增《宪法》等内容,1228本《领导干部法治简明读本》被送至所有副县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手中,各地各部门统一安装了无纸化学法用法软件,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
这项工作,让法治观念深入每一个黄冈人心中。“六五”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农村,开展法制讲座近百场。全市已建成4430个“法务前沿工作站”,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同时,各地各部门利用首个国家宪法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民禁毒宣传月等主题活动,走上街头“摆摊”接受群众法律咨询。
“以前遇到这种事,要么吃哑巴亏,要么去政府堵门上访,现在晓得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了!”12月15日,罗田县凤山镇七里牌村村民陈杭宇在该县劳动保障监察局的帮助下,领回了企业拖欠的26000元工资。这是农民工由“信访不信法”到“信法不信访”观念转变的缩影,见证了普法的成果。
175项惠民实事结硕果,凝聚法治力量
龙感湖管理区居民王浩最近在“家门口”为新出生的儿子办理了入户登记,要是早几个月,他必须搭车来黄州办理。原来,自6月6日起,市公安局关闭了户籍办证大厅,户籍业务下放至黄州区、开发区、龙感湖管理区公安分局。
市公安局简政放权是今年的法治惠民事项之一。年初,67家法治黄冈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行政执法单位上报了法治惠民事项175项,涉及服务企业发展、环境保护、法律援助、交通运营秩序整顿、价格检查等10个方面内容。当前,法治惠民事项年末“大考”正在进行,反响良好。
“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更是连续7年被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的任务已超额完成,全市办理援助案件1864件,其他法律援助事项19218件,为困难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5542万元。
黄州区赤壁街道办事处桐梓岗社区居民涂正兰是受惠群众之一。其丈夫吴佑制因车祸造成一级残疾,肇事者拒不负担医疗费用,无奈下求助市法律援助中心,法援中心指派律师为其提起诉讼,最终获得16万元赔偿。
131份责任书,构筑法治新常态
年初,市长陈安丽与11个县市区、120家市直单位签订了2014年法治黄冈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4月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法治黄冈建设的实施意见》,吹响法治黄冈建设集结号。
一年来砥砺前行,法治政府建设有新突破——
在全国首创了市长审案的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模式,得到国务院法制办、省政府法制办的高度肯定,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依法决策方面,聘请9名法律专家、学者、律师担任新一届法律顾问,审查重大项目合同协议68件,提出修改建议469条,涉及金额累计482亿元;针对涉民生事项,召开听证会30多场;
全面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务信息公开。
……
一年来夙兴夜寐,搭起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彩虹桥”:建成“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市11个院200家单位联网。元至11月,全市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22件147人,公安机关全部立案。
“法”,治市之利器,改革之引擎。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将于本月底召开,届时将出台文件全面推进法治黄冈建设,开启新辉煌。
2014年法治建设荣誉
黄冈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黄梅县、武穴市获评全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市;
市财政局、市烟草专卖局、黄州区地税局获评全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市住建委、市国税局、市水利局等31家单位获得全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市民心声
法治是什么
法治,就是把权利放进笼子里。
——公务员廖怡霖
法治,就是让我们女生出行有安全感。
——黄冈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刘思潮
法治,就是该我们得的工资,一分也不能少。
——外出务工人员彭威
法治,是我们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坚实后盾。
——公务人员陈天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