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英山召开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07/8/31

8月28日至29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英山召开。市委书记刘善桥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市长刘雪荣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领导任振鹤、夏润祥、王静平、刘树生、王远鹤,张永斌、蔡德坤出席会议。

“青山绿水美如画,和谐家园天然成。”这是参加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的代表对英山的评价。刘善桥对英山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英山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起步早,规划好,标准高;二是思路明,措施力,办法活;三是继承中有创新,一张蓝图绘到底,“接力棒”棒棒有力;四是作风实,合民心,顺民意,从一抓起,体现 “两个主体”积极性;五是全面推进效果明显,体现了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    

刘善桥指出,近两年来,全市各地围绕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试点先行,扎实起步,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三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一些很好的路子,涌现了一批好的典型,但总体上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进展还不快,层次还比较低。为此,全市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英山经验,不断开创黄冈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第一、要制定一个好的规划,解决好发展目标问题。规划要体现综合性、全面性、整体性、前瞻性;规划要具有权威性,决不能朝令夕改,决不能“一个师傅一个法”,而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规划要体现地域性,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一户一个景,一垸一幅画,一村一小区”;规划要有可行性,要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坚决杜绝“劳民工程”、“扰民工程”和“形象工程”。

第二、要选准一个好思路,解决好生产发展问题。要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力争每个县市都有一两个主导产业,每个产业都建立一两个龙头带动企业,每个龙头企业都有一批订单基地,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科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要走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的路子,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优质农业。要走发展非农产业增收的路子,明确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道理,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积极有序地推进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

第三、要办好一批实事,解决好民生问题。各级各地都要把民生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浓厚朴实的感情,把农业当作我们的生存产业,把农村当作我们的共同家园,把农民当作我们的衣食父母,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关心民生。突出解决好安全饮水、农村道路、人居环境、信息推广和贫困群众生活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四、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解决好资金投入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和社会支持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政策,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要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第五、要抓好一个主体,解决好农民素质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农村教育培训、解决好农民的素质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充分发动农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依靠农民,变替农民作主为让农民作主;注重培育农民,让广大农民能够在家门口接受培训,推进党的各项政策、先进文化、致富信息和文明习惯进农家,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造就一代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第六、要强化一个理念,解决好领导方法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用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树立统筹发展,整体推进理念,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长”与“短”的关系,“表”与“里”的关系,“远”与“近”的关系。

刘雪荣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了要求。他指出,首先要对英山的经验虚心学习,努力借鉴。把认识变成行动,“一花引来百花开”,让英山的经验在全市受益、开花结果。其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胆探索,把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进行细化、量化、着力在“特色”二字上大做文章,做出好文章。其三,要广开思路,广开门路,多方筹资。充分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掘四面八方的潜力,“找政策、找市场、找企业、找老乡、找领导”,把一切可用之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其四,要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在这方面,各个部门的力量不可忽视。今后,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参与地方建设和办实事的力度。(李成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