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出重拳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09/5/30

市交通局依托在主要国省道干线公路建成的麻城汪家河、红安牌坊店、浠水麻桥、罗田栗子坳、团风上巴河、武穴马口、蕲春走马岭、英山白石坳、黄州砂子岗九个治超检测站开展治理工作,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超限超载率由20%下降到10%以内,公路通行效益明显提高,公路设施得到了保护。  
  4月23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市长刘雪荣与各县(市、区)政府县(市、区)长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按照新的治超要求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新一轮的集中治理,全市车辆超限超载治理难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治超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府主导 明确责任 集中整治

市政府成立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治超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应成立治超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国、省、县、乡、村道的治超工作。各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交通、公安、水利、国土、工商、质监、城建工作的副县(市、区)长为直接责任人。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治超工作目标责任书,治超工作情况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终全面考核。 

部门配合 多措并举 综合治理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在公路沿线、收费站、超限站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力度议案的决议》,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强大的治超舆论氛围。召开货主、车主、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宣传政策,取得理解和支持。向运输业主和驾驶人发放法规宣传单及十万封《致全市机动车驾驶人一封信》。 
  守好路面治理关口。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办公,负责各地路面日常治超工作。公安交警、治安部门在公路超限车辆检测站设立专门的治超机构,配备强有力警力,维护超限车辆检测站的治安秩序,依法查处阻碍执行公务等违法犯罪行为。交通部门以治超检测站点为依托,采取固定检测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安治安、交警部门的配合下,经常性地开展部门联合、区域联动的专项治超活动,重点抓好国、省、县干线公路和超限超载严重路段的治理。 
  源头干预,标本兼治。水利、交通、国土资源部门对各类货物分装场进行清理整顿,按照规范和标准装载,对不按规定装载、放行超限超载车辆问题严重的货源场(站)和运输业主,责令停业整顿,并按超限车次同等处罚。水利部门加强对各采砂场(站)的监管,督促业主严格执行限时采砂规定。交通、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强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检查,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车主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对一年内非法超限超载3次以上(含3次)的车辆、驾驶人,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并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其运输营运证照。对超限超载运输驾驶人,公安交警部门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记分制度,对货车载物超载部分未超过核定载重量30%的一次记两分,超过30%以上的一次记六分,对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强化追究 加强督办 狠抓落实

对治超工作实行责任倒查,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从发现地追查到途经地和源头地,按照谁放行谁负责的原则,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治超工作不力,造成社会影响大,公路损坏严重,事故频发,并经考核不合格的县(市、区),扣减交通投资比例,暂缓拨付交通建设资金,停止审批新的交通投资项目。对治超不力,经考核不合格的县(市、区),由组织、人事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其责任领导、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在治超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黄冈市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由纪检监察部门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成立督办组,由市政府政务督查室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市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物价局等部门派员参加,主要督查全市治超工作,每月通报。成立巡查组,由市监察局负责人任组长,市交通局、公安局、法制办等单位派员参加,实行不定期明查暗访。对行政执法人员在治超工作中重大失职和不作为行为,依照《黄冈市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成立舆论监督组,由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任组长,黄冈日报、黄冈电视台、黄冈广播电台、鄂东晚报等媒体单位参加,对治超行动跟踪报道,对违法违纪行为予以曝光。(刘新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