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日高照,群芳吐蕊,早春的黄州喜气盈盈。
2月24日下午,乘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东风,市委书记刘雪荣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兵的陪同下,先后来到黄冈日报社、黄冈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驻黄冈记者站、湖北日报驻黄冈记者站调研,随后出席全市新闻舆论工作专题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在各新闻单位,刘雪荣与一线记者编辑亲切交谈,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每到一处,刘雪荣都对新闻舆论工作给予指导,寄予厚望。
“向辛苦耕耘、默默奉献的新闻工作者表示感谢”
24日下午2时30分,刘雪荣一行来到黄冈日报社,首先看望长期从事夜班工作的出版部工作人员。刘雪荣同大家逐一亲切握手,详细询问报纸出版的流程和细节。
出版部担负着报纸出版最后的编、排、校环节,每天要排版、校对6万多字的文稿,经常在凌晨一点之后下班。王立兵问:“报纸出版是不是允许有个万分之一的差错率?”出版部主任余平清回答:“是有这个说法,但我们报社提出对差错、尤其是重大差错要‘零容忍’。”刘雪荣说:“出版工作是个细致活,你们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艰巨,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湖北广播电视台驻黄冈记者站位于老行署大院的一栋筒子楼内,简陋的办公室里仅有一张办公桌和几把椅子。站长高波已在此工作10年,交出了一年发稿200多篇的优异业绩。刘雪荣称赞他“非常努力,非常敬业”。
在全市新闻舆论工作专题座谈会上,刘雪荣说,过去一年,在中央、省级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在市直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新闻舆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市委对新闻舆论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对大家是高度信任的。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苦耕耘、默默奉献的新闻舆论战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使网络成为宣传黄冈、推介黄冈的新载体、新平台”
网络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阵地,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我市新媒体建设和发展情况怎样?刘雪荣十分关注。
在黄冈日报社下属的黄冈网络传媒中心,刘雪荣仔细询问黄冈新闻网、红楚传媒微信公众号和黄冈手机报的发展现状。网络传媒中心编辑康丽丽打开手机,向刘雪荣展示了一段她自己朗读的语音微信作品,引起了刘雪荣的极大兴趣。他说,这个形式很好。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手机上看微信不方便,但他们可以听微信。他提到了主持湖北电台名牌栏目《今夜不寂寞》20年的主播简然,希望黄冈网络传媒中心把这个语音微信坚持办下去。
在黄冈新闻网在线访谈直播间,主持人秦娇阳介绍,每年都有市直单位负责人到此接受访谈,她还向刘雪荣发出邀请:“请刘书记无论如何到新闻网来接受一次访谈。”刘雪荣回答:“你都说了‘无论如何’,看来我只有来一趟了。”现场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
28岁的张鄂,是市政府电子政务办的一名年轻干部。2014年3月,他创办了个人微信公众号“灼见”,目前已拥有粉丝82万多人,为把黄冈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专门致函市委表扬他。
座谈会上,刘雪荣特意把张鄂介绍给与会人员。他说,要增强运用互联网思维的能力,善于运用网络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使网络成为宣传黄冈、推介黄冈的新载体、新平台。
“报纸、电视是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一定要加强”
善用媒体,善待媒体,是刘雪荣在新闻舆论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原则。调研中,刘雪荣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遇到的困难时时留意,处处关心。
在黄冈广播电视台主播间和制作中心,刘雪荣先后与主播王玉程、郭颂,编辑杨娜、朱宏亲切交谈。了解到黄冈广播电视台摄影器材已实现高清化,但播出设备还只是标清,致使播出效果不佳,刘雪荣沉思良久。他对台长王义阶说,“两条腿走路”,你们筹一点,财政挤一点,一年解决一个问题,把播出能力提上去。
在湖北日报驻黄冈记者站,刘雪荣得知站长熊星星和记者严运涛都是孤身在外,远离家庭和亲人,工作一忙,常常错过食堂饭点。他对王立兵说:“这个问题一定要关心”。座谈会上,熊星星提到,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更专注于做事,缺乏新闻敏感度,对新闻采访缺少配合。刘雪荣对此十分重视,要求有关部门搭建一个平台,组建一支团队,建立一个机制,做好新闻采访的选题、协调、信息收集等工作,为新闻工作创造好的工作环境。
座谈会上,刘雪荣反复强调:“报纸、电视是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一定要坚守,一定要加强。”他要求有关部门以实际行动解决各媒体的困难。
市委领导的调研和全市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如春风,给新闻工作者留下美好记忆;如暖流,久久萦绕在新闻工作者的心头;如战鼓,激荡起新闻工作者的斗志。(杨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