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长回农家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1/12/14

12月8日下午,市长刘雪荣带领市农业部门负责人,轻车简从,到罗田检查指导“三农”工作。

罗田县三里畈镇新铺村,是刘雪荣“三万”活动的驻点村。今年4月16日,他利用周末乘坐公汽来到该村,听民声访民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驻村日记《山村笔记》。

“我和他们约好,枫叶红的时候,我会再来。”在《山村笔记》的结尾,刘雪荣与村民有这样一个约定。

8日下午两点,新铺村村民丁进杰投资480万元兴建的80万只肉鸡养殖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为的是赶在元旦前投产。新铺村党支部书记肖旺兵介绍,今年下半年,该村号召返乡农民工投资新建了“五个一”:一个80万只肉鸡养殖厂、一个百亩金银花基地、一个百亩油菜新品种示范基地、一个环保型蒸压灰砂砖厂、一个50亩蔬菜基地。

在施工现场,刘雪荣详细询问了该养殖场情况后,希望村里多引进一些像这样能多安置农民就业,多给村里增加收入的企业。

了解到该村新建的灰砂砖厂是采用水蒸气蒸压养护而成后,刘雪荣叮嘱肖旺兵:“村企也要讲科学发展,一定要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做到科学环保,污染企业坚决不能办。”

新铺村基本农田示范基地里,绿油油的油菜秧长势喜人。刘雪荣和随行的市农业局、罗田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一起下到田里,扒开菜叶,察看油菜长势。他说:“对于农产品的亩产,我总结出一句口诀‘一二三四五六七,芝籽花花麦玉米’,也就是芝麻、油菜籽、棉花、花生、小麦、玉米、稻米这七种主要农作物,平均每亩的公斤产量分别是一百、两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和七百。”他强调,要多采纳和推广农产品种植的先进技术,争取亩产超过平均水平。

看完田里作物后,刘雪荣走进新铺村张家冲村民小组。一进塆,村民丁际霞就惊喜地喊起来:“市长回来了!”“对,我回家了!”刘雪荣三步并作两步上前紧紧抱住68岁的丁际霞,向随行的同志介绍道:“这就是上次留我过夜的丁叔。”

村里的乡亲们都围了过来,刘雪荣拿出由省委宣传部、省作协联合编辑的反映“三万”活动的文学作品集《在农家》,翻开收录其中的《山村笔记》给乡亲们看。

“乡亲们都在书里了,丁友元、丁绪明、丁际元、丁瀚平……”看着乡亲们争先恐后地找自己的名字,刘雪荣笑着在扉页写下“给张家冲的乡亲们”,把书送给了村民。

跟着丁际霞一起回到曾经住过的“家”里,刘雪荣和乡亲们围坐在火盆旁,丁婶拿出大盘大盘的花生、南瓜子、柿干、红薯干招待大家。

“今年收成怎么样?”一坐下,刘雪荣就关切地问起。

“丰收了。水稻亩产有一千五六百斤。”

“那不错呀!超过我说的平均水平了。”他开怀大笑。

从丁际霞家出来,山乡的午后,高天云淡,层林尽染,仿佛进入一个童话世界。

弯曲的山路,被一棵棵大大小小的柿子树镶嵌着,一个个黄橙橙的柿子像“小灯笼”挂满枝头。刘雪荣随手摘下路边野生柿子树上的“牛眼柿”,边吃边走,边看边问。

作为“三万”活动的延续,近期省委提出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的工作目标,要求平均每个村民小组要有一口当家塘。张家冲小组筹措了十几万元,在上个月动工新建了一口新塘。

站在新塘岸边,刘雪荣强调,我市一共需要新挖3.9万口塘,一定要科学设计、科学施工、严格验收。让这3.9万口塘成为“丰收塘”、“致富塘”、“民心塘”,决不能成为“浪费塘”、“风险塘”、“骂娘塘”。

最后,刘雪荣一行还察看了三里畈镇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由当地女青年刘锦绣创办,历经七年发展,现已成为农业部标准养殖示范基地。

在合作社新建的现代化山羊产业基地里,刘锦绣拿起一个个精美的羊肉礼盒向大家展示。据她介绍,这样的一盒真空冷藏1.5公斤装羊肉,在北京、深圳等地超市能卖到500元每盒。

300多元一公斤的价格,让大家惊讶之余,又赞叹不已。听到刘锦绣说,正筹划在罗田工业园内建一个加工厂,扩大深加工的规模和效益,刘雪荣点头称赞:“你们把农产品深加工做好了,才是真正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明天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