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冈体育蓬勃发展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0/10/12

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条例》。一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条例》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满足了群众的体育需求,推动了全市体育事业发展。



依法治体意识得到增强


《全民健身条例》是体育工作的法律依据。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了宣传贯彻。一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条例》精神。今年8月副市长梅香雪在黄冈电视台发表了“庆祝全民健身日活动”的电视讲话。肯定了一年来我市贯彻《条例》的成绩。要求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健身活动,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黄冈作出应有贡献,她的讲话对宣传《条例》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山、罗田、黄梅等县市分管领导也多次发表专题电视讲话。黄梅县先后10多次制作大型宣传展板,发放了几万份宣传单。二是召开座谈会。《条例》一颁布,市体育局就组织召开了工会、教育、共青团、农业、残联、协会等20多个相关部门的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红安县召开了“四大家”主要领导、县直和乡镇代表参加的贯彻体育法律法规工作会。三是结合大型体育活动宣传。武穴市体育、卫生部门在 “全民健身周”联合向市民发放健康倡议书。今年全民健身日期间,市体育局安排了隆重的启动式和十大体育赛事,结合活动进行了《条例》宣传,摆展板、拉横幅近百条。四是纳入普法宣传。8月份,市体育局在全市开展了《条例》知识竞赛活动。有干部、职工、学生、市民1500多人参加答题。同时,市人大还组织对《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先后在红安、浠水、黄梅、武穴察看了19个健身活动场所,听取了政府工作汇报,召开了有关部门和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肯定了我市贯彻“一法一条例”的工作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宣传教育,全社会依法治体意识得以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健身的氛围日渐浓厚。



体育设施建设逐渐提速


体育设施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市政府对体育设施建设十分重视。去年以来,连续两年把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政府十件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投资近5亿元的市级体育中心正式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市体育局正在全力筹备,目前已经完成了选址、立项、可研、环评工作。武穴启动了全民健身中心筹建,投资1亿元的体育馆即将竣工。浠水县征地205亩、投资1亿元的体育中心,正在进行“三通一平”。红安县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预留200亩体育用地,正在申报体育中心项目。黄梅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建成了126处农民健身工程,改善了农村体育设施,强化了农民健身意识,满足了农民健身需求。村干部高兴地说:“现在农村抹牌赌博的少了,跳跳乐乐的多了;犯罪活动少了,文体活动多了。”

与此同时,政府还引导多元投资兴建便民体育设施。市政府出台了《加强城区体育便民设施意见》文件。激发了社会投资办体育的积极性,黄冈匹克体育在开发区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乒羽中心。蕲春老板王潮涌投资2千多万元,发展了漂流、垂钓、沙滩排球、水上项目等。武穴市政府探索了村镇、企业、民间老板投资建设的路子。花桥镇投资1100万元修建了占地52亩的体育广场;武穴办事处投资200万元兴建健身设施,二里半村投资300多万元建综合体育中心, 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兼教练,场地免费开放。江滩已建成羽毛球场近百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全部是由个体老板投资。据统计全市80%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自己体育活动场所,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创造了条件。



全民健身热潮日益高涨


去年以来,我市根据《条例》精神,加强体育组织建设。以体育社团和基层体育指导站点线结合、广泛覆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初步形成。浠水县成立体育协会8个,体育俱乐部14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老年人体育协会16个。武穴市仅老年体育舞蹈队就有90个,羽毛球、足球、篮球、乒乓球俱乐部41个,形成了遍布城乡的体育组织网络。黄梅县成立了30多个体育协会,体育从业人员达300余人。目前,我市县级以上体育协会组织有100多个,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培训基地1000多个。体育协会为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全市上下逐步实现了职工体育规模化、社会体育多样化、老年体育经常化、农民体育普及化,形成了“以参与体育健身为荣、以参与健身队伍为乐、以享受身心健康为福”的良好社会氛围。健身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今年全民健身日,全市群众体育活动高潮迭起,特别是罗田、麻城、黄州区、团风等县市区,启动式新颖别致,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


学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近两年来学校加强了体育设施建设,各县(市)加大投资,建设学校体育设施,改善学生体育活动条件。红安县246所中、小学校建设200米以上环形跑道的有92所,建400米跑道的学校有11所,有塑胶跑道的3所,有室内场馆的15所,篮球场728块。同时加强体育教学,各地按照国家要求开设体育课,开展了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等,定期举办运动会。同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科目,在中考时作为必考科目记入总分,将体育教学列入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还从大中专毕业生中优录体育教师,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培训,外聘专业人员任教,加强了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基地建设也进一步得到加强,浠水县体育局、教育局共同对全县2所市级传校、11所县级传校授牌、管理和检查评比,促进了学校体育有场地设施,有时间保证,有考核要求,有锻炼效果,这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挥了聚集效应和示范作用,对于逐步形成多种训练形式、多种投入渠道并存的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网络,有着积极意义。(冯建军 陈明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