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3年全市科技工作亮点回眸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4/1/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回眸2013,我市科技工作亮点纷呈,奏响了时代乐章。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效显著

市政府实施黄冈市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重点推进“一园八基地”建设。市科技局举全局之力,搭建了市校合作对接平台,与5所高校院所对接和国家省科研平台延伸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2个专班的具体工作,成功协调组织了18所高校院所合作签约仪式。跟踪了一批市校合作产业化项目。科技局先后到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54次,全市完成市校合作签约项目31个,在谈项目15个。组织了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积极协助市委组织部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招聘会活动,承办了6场招聘会,吸引了近5000人报名。启动了大学科技园建设。按照“科技兴园、特色办园、开放建园”的要求,完成了大学科技产业园选址。加强与省高投公司等创投机构联系,积极引进投资方建设“孵化加速器项目”。目前,我市已与18所高校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邓秀新院士等43名精英担任市政府咨询委员,选派了8名干部到我市挂职。

高新技术产业逆势发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形势下,黄冈高新技术产业逆势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5.7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79%。全面启动高新技术产业链创新工程。围绕全省15条高新技术产业链,大力推进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组织重点企业申报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7个,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服务企业行动。加强督办调度,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了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建立并完善了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全年共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产品74项,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59项。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科技项目建设再创新高。全年共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2个,其中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2个,共争取项目经费6386万元,同比增长4.7%。下达2013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5项,安排经费450万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市申请专利1326件,同比增长46%,其中发明专利360件,同比增长36%;企业专利申请605件,同比增长40%。深入开展专利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及时受理、调处知识产权纠纷、侵权案件,共办理侵权纠纷案33件。强化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全市建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加强科技成果登记与奖励。申报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2项,获2012年度省科技进步奖6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50项;完成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4.8亿元。

科技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科技局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进北京创世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高效节能变速器组装和测试基地项目,引进鹏博士电信集团投资1.69亿元。

农村和民生科技工作有声有色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市共举办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班136期,培训技术人员15000余人。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步。指导县市结合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各县市形成了“一县二业,一主一副”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619名,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65名,组织实施农业技术开发项目228项,实现年利润9451.3万元。科技服务民生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工程,3家基地列入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英山县、罗田县分别列入国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科技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市编委批准设立了黄冈市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评,其中黄冈市和黄州区、武穴市、团风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市)。国家、省市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了市校合作的新动态和新成效。

机关各项事业卓有成效

在积极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使科技部门的地位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形象不断提升。科技局先后荣获全市综合治理、政府目标责任、文明创建、档案目标责任管理先进单位等多种殊誉。

2014年是“十二五”发展的提速年,也是加快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推进创新型黄冈建设的关键年。市科技局将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双强双兴”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响 方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