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漫步将军故里——天更蓝,地更净。茶余饭后,倘佯倒水河岸——山更青,水更绿。
近年来,红安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雷厉风行的作风,雷霆万钧的力度全力打造“雷霆行动”升级版。
今年2月27日,全市“雷霆行动”升级版电视电话动员会召开。红安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扭住倒水河冯集断面水质改善这个关键,突出十大专项整治重点,压紧压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今年上半年,红安县被市“雷霆行动”领导小组评为总体进展较快的三个县市区之一。
推动绿色发展在老区取得新成效
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 余学武
红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田胜辉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红安是湖北的北大门、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著名的革命老区,生态地位特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近年来,红安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压紧压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牢牢抓住倒水河流域综合治理这一关键,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在老区取得新的成效。今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半年考核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升级版十大专项整治综合进度均位列全市第一。
一、提高认识,切实扛起生态建设政治责任
绿水青山是红安的最大本钱,我们始终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把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工程真抓真管、一抓到底,切实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一是坚持党政同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尺,出台《红安县环境保护职责规定》、《红安县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办法》,明确党委、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乡镇、本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细化45个党委政府部门环境保护责任。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做起,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将倒水河流域综合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等生态建设重难点任务,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领衔、直接主抓、强力推进,统筹全县力量集中攻坚,营造党政齐抓共管、领导齐心协力、部门共同配合、全县人人参与的强大生态环保声势。
二是坚持科学考核。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体系中的指标权重。按照《红安县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办法》,我们对党委政府列出5种否决情形、部门5种否决情形、企事业单位列出10种否决情形,对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直接给予环保“一票否决”。
三是坚持督办问责。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和倒水河综合治理未及时全面整治到位的,依法依纪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今年,我们约谈了11个乡镇、县直部门负责人,对7名落实不力的有关责任人给予调查处理,其中党内警告3人,党内严重警告3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
二、铁腕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役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美丽新红安,既是每个老区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红安县委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倒水河综合治理,强化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役。
一是举全县之力改善倒水河等重点流域水质。出台《红安县倒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提出十大整治措施,对重点污染源地点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对接,建立长效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倒水河整治,今年倒水河冯集断面水质同比去年水质明显好转。建立水质预警机制,每月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倒水河冯集断面采水取样,一旦发现水质超标,及时预警并进行自查自纠。建立分段监测机制。将全县倒水河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阶段,由6名副县级领导挂帅,在倒水河流经各乡镇的19个干流、支流出口设立水质检测点,每月对责任乡镇实行分段监控。建立双向补偿机制。按照“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补偿”的原则,制定《红安县倒水河乡镇行政区域跨界考核方案》,进行考评结账,考评结果与相关项目资金分配挂钩,以经济杠杆带动治污责任层层落地。
二是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红安县委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以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为抓手,持续加快实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行动,按照“定领导、定部门、定时间、定标准、定奖惩”的五定原则,实行“一天一动态、一项一督办、半月一通报、一月一碰头、一季一会议、半年一考评、年终一结账”,通过清单式交办、跟单式督办、对单式销号,强力推进十大专项整治落实。去年,全县共整治17个环保违规项目、2个饮用水源保护、8处重点水域排污口、改造升级173家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2家石材企业、两断三清6家污染环境的小塑料企业。
三是强化环保监管执法。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结合铜锣联防,对非法采砂、夜间排污等行为进行全天候巡查监管,形成强大的环境监管执法态势。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铁拳铁规治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强化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关闭取缔、移交司法、列入环保“黑名单”、媒体曝光等措施,严格依法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先后关停红信化工、火连畈纸厂、选矿厂、龙潭寺养殖场和8家小型塑料加工厂等一批污染企业,对倒水河附近金沙湖保护区内的77户畜禽养殖点、149处养鱼围堰、2个采石厂强制拆除。
三、理念先行,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红安县委坚持发展与保护,把改革创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全域旅游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着力点,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绿水青山来涵养金山银山。
一是明确经济新的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将改革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大力推进生态产业,争创全省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重大项目容缺预审机制,行政审批事项从391项减至174项。天津力神动力电池、永河优嘉等一大批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将全域旅游产业作为红安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间、多产融合、全域旅游”,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将军故里,传奇红安”品牌。《天台禅乐》获佛教界首个吉尼斯纪录,大型原创音乐剧《红安回响》全国巡演,七里坪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被华润集团确定为希望小镇。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16.48亿元,增速28.54%,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明确改善民生福祉的着力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从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大气污染、饮水安全等问题着手,扎实推进“天蓝、地绿、水清、土净”工程,在县城规划区全面启动禁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6年,县级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城区优良天数329天,优良率达95.9%。扎实推进“绿满红安”建设,森林覆盖率达47.78%,年末森林蓄积量达410万立方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98%,COD削减174.77吨,氨氮削减69.05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削减212吨。
履职担当 压实主体责任
履职尽责,分工明确。红安县按照“党政主责、分管负责、部门强责”的要求,形成综合整治环境的强大合力。
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生态立县战略,对红安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书记带头组织推动,县长带头研究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多次深入倒水出境断面冯集监测站、园区“煤改气”现场、污水处理厂等“雷霆行动”工作一线,检查指导环保工作,切实担当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构建严密责任体系。全市座谈会召开后,县委县政府经过前期研究、征集意见,3月10日下午,全县“雷霆行动”升级版动员大会召开,印发《红安县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升级版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一个专项整治、一套整治方案、一名挂帅县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主要负责同志,承担各自辖区内整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
推动压力层层传导。按照方案责任分工,将重点整改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各乡镇、各牵头部门也按照总方案,分别出台了专项整治方案和乡镇工作方案,层层传导环境保护责任和压力,形成环环相扣的主体责任落实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查封倒水河沿岸违法排污企业
问题导向 聚焦目标任务
全市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开展以来,红安县结合实际,迅速列出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县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大摸底、大排查,将影响“水、大气、土壤”的污染源全部找出并逐一清理,全力打好“雷霆行动”升级版攻坚战。
坚决认领任务不诿责。县委县政府根据市交办重点环境突出问题,结合红安实际,制定《红安县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工作任务表》,对市定十大专项整治任务主动认领,并明确主要内容、完成时限、责任领导、相关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结合基层实际不懈怠。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工作标准上游意识。除坚决认领市交办“雷霆行动”任务之外,县委县政府自加压力,把餐饮油烟治理、秸秆禁烧、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石材整治等纳入整治范围。
举一反三排查不回避。梳理出一系列全县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市定任务基础上,自加压力,新增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任务83个、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任务27个、整治保护饮用水源地任务2个、石材整治任务12家。截至9月底,畜禽养殖污染、保护饮用水源地、石材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
舆论引导 营造雷霆气场
保护环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红安县有效借助当地媒体这个扩音器,发出阵阵“雷霆行动”最强音,让人们处于一种雷霆万钧的强大气场,时刻保有参与之心。
红安县委县政府组织各牵头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在《红安新闻》上表态发言,谈认识、讲举措、亮承诺;利用红安电视台、红安网、微信“最红安”公众号跟踪报道“雷霆行动”升级版进展情况,开展专题宣传80余次;开设“雷霆行动”升级版短信平台,每天向县四大家领导和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通报雷霆行动升级版进展,累计发送短信230期、19000条。
县雷霆行动办公室及时梳理、汇总工作动态信息,及时上报进展,每半月向市“雷霆办”报告一次《红安县“雷霆行动”进展情况表》,向市委、市政府、市“雷霆办”、市环委会成员单位及时汇报行动成果,征得市环委会的指导,保证工作出成效。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河道采砂、非法排污、大气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环境问题,利用电视台、网站公开曝光,接受社会监督。
出台《红安县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鼓励群众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的作用,畅通投诉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专项行动。
铁腕治理 彰显红安作为
红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6次、政府常务会议8次、督办会5次、专题会6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各单位主动作为,积极整改。经过长期的努力,“雷霆行动”所到之处有效扫除环境污染,惠及一方百姓。
县委县政府出台《红安县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方案》,在全县对违法违规项目和企业开展“清零”行动,同时淘汰以小型燃煤锅炉和黄标车为代表的高能耗产品产业。水质问题是要解决的重点,加强全县16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立健全“周巡察、月监测、季公示、安全预警”长效机制,搬迁或拆除饮用水水源地违法建设项目和建筑物。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方面,已完成了全县建制镇的可研报告和立项审批,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节能评估、环评、项目“一方两评”工作正在进行。增设污水处理设备和站点,培训相关提升机操作人员60多人。
为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县政府列支4000余万元补偿资金,不仅完成市定任务4家和综合整治48家,还将县城周边和倒水河沿线禁养区范围内83家列入范围。同时,划分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成立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执法机构。此外,采取行政法律强制措施严厉整治围网围栏网箱养殖。
着力改善金沙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拆除违建1处,编制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完成补植补造任务;划定生态红线,签订管护和停伐协议;水质检测设备已安装投入使用,宣教馆建设进入施工阶段;安装198根界桩、8块界碑。截至9月底,完成全年任务的95%。
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说:“红安发展要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将绿水青山作为红安最重要的财富。”在该县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县委县政府按照限制开发的政策决定,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坚持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如今的倒水河,“一河两岸”风景如画,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得益于“雷霆行动”一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如今的红安新型产业园,道路宽敞,厂房密集,环境宜人,山水辉映,这是“雷霆行动”生态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的成果。
……
将军故里,人杰地灵。奋进中的红安,将以红色为底蕴,以绿色为引擎,展开腾飞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中书写新的篇章!(红安县雷霆办 红安县环保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