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2/8/10

今年以来,我市旅游行业紧紧围绕建设“四个大别山”的总体要求,抢抓加快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全力建设黄冈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大力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全市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据统计,今年1至6月份,全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持续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达36.6亿元,同比增长22%,接待国内外游客66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外汇收入353.8万美元,同比增长22%,发展势头良好。

坚持规划先行。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投资近千万元,通过公开招标聘请知名专业设计机构,科学制定了《黄冈市旅游发展规划》、《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旅游服务系统总体规划》、各县市区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发展规划。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市域为龙头、县域为骨干、景区规划为支撑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市区在城东新区核心区规划了白潭湖旅游综合体项目,并对东坡赤壁风景区进行了重新规划。

加快项目建设。我市旅游行业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抓手,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引进了深圳盛世传媒公司、北京信中利、湖北华夏龙景公司、武汉丰太公司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投资50多亿元参与红安将军文化园、蕲春李时珍健康文化旅游区、黄梅禅宗文化旅游区、英山温泉、大别山生态旅游开发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加强旅游强县、名镇、名村、A级景区创建。今年以来,市旅游局积极争取国家、省旅游局的支持,继续加强对旅游强县、名镇、名村、景区项目的策划指导,进行具体项目衔接,指导九资河镇、对天河村、龟峰山村、遗爱湖公园、五祖禅文化旅游区、陈潭秋故居等一批创建项目申报,罗田县旅游强县创建已顺利接受省旅游局验收,麻城市旅游标准化建设有力推进,遗爱湖公园等创建4A景区工作已准备迎接评审。

完善旅游“六要素”。为解决旅游业“六要素”配套,着重解决“吃住”容量不足的问题,全市共投资30多亿元,在建的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达15家,其中五星级4家。继续推进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已对一批高星级农家乐进行初评。目前,市旅游局已组织开展全市跨县域长线产品采线,编制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产品。

加强人才建设。今年,我市着力抓好旅游中高级管理人员、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大力加强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先后在浠水三角山、麻城龟峰山、罗田天堂寨等景区组织实地培训导游500多人次,通过现场讲授、演示、抽查、考核、讲评等方式,有效地提高导游队伍的整体水平。针对地接导游力量薄弱的情况,我市结合黄冈国家地质公园获批的契机,联合市国土资源局举办了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讲解员专题培训班,参训导游40多名,这一批优秀导游已形成大别山地质公园地接服务的生力军。

突出抓好旅游市场营销。市政府将今年旅游工作的主题定位为市场营销。市旅游局通过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选择专业营销策划公司,经过反复调研,反复推敲,策划出台了《2012—2013黄冈市旅游营销总体方案》。还在各级新闻媒体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黄冈旅游形象标识和宣传广告语”,共征集旅游形象标识149个,宣传广告语12000余条,经筛选、专家评审、网络评选确定了黄冈旅游形象标识和宣传广告语。7月13日,市政府在省委洪山礼堂召开了黄冈旅游新形象标识和宣传广告语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等40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参加,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政府于5月中旬在台湾台中市举办了大别山(湖北黄冈)旅游推介会;5月19日在遗爱湖东坡广场组织了“5.19”第二个中国旅游日庆祝活动。7月6日至8日,组织参加了第六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参展面积290平方米,吸引18万多人参观,参展组织工作和展台搭建被华博会组委会表彰为“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台奖”。

市旅游局局长田洪光表示,当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黄冈旅游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全市旅游系统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思路,共同推进黄冈旅游业发展。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将按照《黄冈惠州儋州友好联盟框架协议》的约定,协助举办第三届东坡文化节,承办好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活动。(贺正文 汪欢 王国平 周锋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