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通江达海 承东启西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2016/1/15

5年来,恩施至武汉、重庆、北京、上海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

昔日,车行山中路漫漫;今朝,一日千里并非难。

一则实例可佐证。从新疆乌鲁木齐到来凤县城,足有3000公里。57岁的张祥贵,早晨6点人在新疆,

他从乌鲁木齐飞到重庆,再搭乘从重庆到恩施的动车,然后走高速,晚上8点左右已回来凤县大河镇。

数千里路程一日还乡,然而早些年,从来凤到新疆至少要一周时间。这得益于恩施州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

运行的宜万铁路。

沪渝高速建成通车结束我州不通高速历史。

全身彩绘的“恩施号”。

船在画中行—精心打造美丽平安航道。

恩施新塘木粟园农村公路。

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在州委六届八次全会上提出,恩施州建设大交通必须实现立体化、枢纽化、网络化,全力冲刺武陵山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打造通江达海、承东启西的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交通战略支点。

“十二五”期间,恩施州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等齐头并进,逐步构建起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由边缘向枢纽跨越。

外通内联,构筑恩施发展大通道

国庆节长假期间,恩施大峡谷游人如织,日平均接待游客达两万人次,同比增长50%。

2015年12月5日,武汉市民张爱国与在重庆的同学李学强相约恩施大峡谷,一饱2015年恩施的第一场雪。张爱国说:“交通提速,一下把恩施拉到武汉和重庆人的眼前。”

从游客的体验到市民的出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通江达海、承东启西的交通战略支点正悄然形成;恩施在湖北省处于交通“神经末梢”的状况已改变,后发赶超优势在凸显。

五年来,已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较“十一五”翻一番。宜万、渝利铁路建成并开行动车;沪渝、沪蓉、恩来、恩黔高速建成通车,建恩、利万高速加快建设;国省道总里程由1809公里增加到3420公里;恩施港成为全省第20个重要港口,24条通航河流通航里程达590公里;恩施许家坪机场完成二期改扩建。

五年来,全州普通公路建养完成总投资170亿元,规模约为“十一五”的2.8倍;大力实施国省干线升级改造,8县市到州府均有国省道相连,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把恩施州15处核心景区一线串连。加快建设农村公路,100%行政村通公路、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沥青水泥路。

五年来,以完善“航空运输网”为重点,加快航空口岸建设;以构筑“六干两支”铁路网为重点,加快推进黔张常、郑万铁路建设,积极争取贯通恩施的高铁建设。

五年来,为打造恩施综合交通主枢纽和利川、来凤等8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恩施正积极争取国际旅游包机,拓展国内重点城市航班,提高直航率,启动恩施许家坪机场异地搬迁前期工作,促成县市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五年来,依托长江、清江建设巴东港、恩施港,致力于打造武陵山区水上门户,开辟“黄金水道”。

“十二五”期间,全州基本形成以宜万、渝利铁路和沪渝、沪蓉、恩来、恩黔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国省道为主干线,以水运及航空为重要补充的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了州府至县市、县市至乡镇“两小时交通圈”和乡镇至村委会“一小时交通圈”,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从“基本缓解”到“总体适应”的跨越。

畅达城乡,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

构建起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中西部连接地带交通枢纽,是目标,是担当。畅达城乡交通网路,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同样是目标,更是责任,且意义重大。

近年来,国家全力构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重点扶持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支持建设湖北恩施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推进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叠加。

同时,州委、州政府大力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等战略。

这充分说明扶贫致富与交通发展密切相关,这更增添了我州基础设施加密成网、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底气。

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的责任。“十二五”期间,我州坚持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感推动全州城乡交通发展。

对恩施山区农村村民,出门坐公交车不再是难事。“十二五”期间,全州100%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

2015年,全州拥有营运客车5120辆、营运货车18500辆,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了25.4%、2.6%;拥有城市公交车577.5标台(548辆)、出租车1847辆,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了35.9%、42.2%。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如今,阡陌般纵横连接的国道、省道、乡村道路,演绎着致富的发展大剧。

2015年9月16日,连接宣恩万寨和恩施三岔的石心河大桥顺利实现全桥合龙,打通了连通两地的断头路,全面贯通后将结束两岸老百姓靠渡船过江的历史。这是优化全州路网结构、构建鄂西生态旅游圈、圆梦群众的一个缩影。

精准脱贫,交通先行。“十二五”以来,恩施州以城乡交通一体化为基础,大力推进交通建设,加快城乡运输物流发展,为全州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先行和保障。5年来,全州减少贫困人口近50万人。

大时代呼唤大交通,大交通助力大发展。尤其对我州旅游业大有裨益。

“十二五”,全州游客接待从2010年底的1062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34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10年底的50.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2亿元,年均增长34.4%。

继往开来,拉近恩施与世界的时空距离

“我们终于等来了高速公路,目前,宣鹤高速已动工了,再过3年,县县通高速就名副其实了。”这是恩施州鹤峰县人民的心声。

“坐轻轨上班,乘游船赏景,在州城将有望变为现实。”这是州城市民的心声。

来自交通运输部门的消息显示,恩施州“千公里绿色旅游公路环线”建设一年多来,706公里配套完善项目基本建成,252公里新改建项目加快推进,2016年可全面建成。

这条旅游公路环线主线起于巴东,经建始、恩施、利川、咸丰、来凤、宣恩,止于鹤峰,将恩施州8县市和巴东神农溪、链子溪、巴人河,建始石门河、野三河,恩施梭布垭石林、土司城、女儿城、大峡谷,利川腾龙洞、龙船水乡、佛宝山,咸丰唐崖河、坪坝营,来凤仙佛寺等15处核心景区有效串联。

一个个蓝图正化为现实。在优化大交通格局中,恩施从未停歇。这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全州正加快实施利万、建恩、宣鹤、来咸、利咸等高速公路项目,争取巴东溪丘湾经巴东港至野三关高速公路纳入规划,构建“两纵三横两联”高速公路网。

这是一个共同的追求:主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三峡城市群建设,加强与宜昌、万州、黔江等地机场、铁路、公路等通关服务的无缝对接;积极争取国家贯通恩施的高铁建设;加快建设黔张常铁路、郑万铁路及腾龙洞至大峡谷旅游观光铁路,推进安张衡铁路、昭黔恩铁路前期工作,做好州域城际旅游观光轻轨和宜万铁路恩施段扩容升级改造研究论证;大力构建以恩施州为支点,连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关中城市群及黔中城市群4小时交通经济圈,及全面覆盖1200公里范围内城市群、经济区等8小时交通经济圈,将恩施州打造为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的交通战略支点。

州交通运输局局长龙世奎介绍,未来5年,将着力建设综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五个交通”,实现100%县市通高速、100%县市通国道、100%乡镇通国省道二级公路、100%撤并村通沥青水泥路、100%村级以上农村公路危险路段配套安保设施,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由“总体适应”向“先行引导”转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