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冶 谭发馨
2月以来,州及恩施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就近下沉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好人员排查、体温测量、车辆登记、消毒隔离、宣传引导等防控工作。
“内防遗漏,外防输入”。他们用行动书写着一篇篇值守日志。
一轮两万步的巡查
从2月1日起,每天来回巡查4轮,一轮要走约2万步,至今没间断。
这是州档案馆派驻舞阳坝街道办事处沿江小区疫情防控“尖刀班”班长谭华的脚步。
今年55岁的谭华是派驻社区“尖刀班”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统筹安排81名党员干部社区防控工作。
谭华所负责的沿江小区位于州城中心地带,现居住1518户2228人,人口多、改制小区多、散户多、流动性大,疫情防控难度大。“我们要把各项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谭华坦言。
“各个卡点间转转。”2月25日下午3点,谭华开始巡查,检查各个卡点值守情况,看店铺是否按规定停业。
沿江小区从清江桥到原清江闯滩码头,直线距离不长,但居住区、店铺一个紧挨着一个,谭华的脚步在小区里划出“S型”路线。2个小时下来,一看微信记录,步数已超过2万步。
这样的“2万步”,谭华白天要走4趟。晚饭后还要把卡点再转一圈,检查夜班值守。
“我一个年轻人都感到吃力,班长就更不容易。”和谭华一同进驻小区的州档案馆工作人员袁顺成坦言。
口罩遮住了谭华的面容,但斑白的头发、炯炯的眼神,让人印象深刻。
2月22日,谭华在金泰广场附近发现一家奶茶店卷闸门打开了一半。
随即上前询问,得知店主每天都会做一些奶茶,免费送给一线警察、医护人员,没有违规开业,谭华松了一口气,再三叮嘱店员一定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前面路口左拐,再走大约50米有一家药店。”……遇到居民求助和值守中遇到的问题,谭华都会第一时间处理。
小区里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谭华心里跟明镜似的。
一沓20厘米厚的登记表
广银翡翠城小区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松树坪社区,是一个开放式小区,住着1337人。
2月2日起,小区实行24小时轮流值守制,44名党员干部参与其中。
白天6小时一班,晚上3小时一班。
测量体温、酒精消毒、检查证件、登记在册,一个环节都不能少;登记有姓名、电话、事由、证件号,一点一滴都不疏漏。
表格分进出人员登记表、购药登记表、购物登记表三类。每张表格可以登记10余人次,20多天下来已是厚厚一叠,超过了20厘米。
“值守很枯燥,但坚持就是胜利。部分党员干部白天在单位工作,下班后主动申请参与夜间值守。”网格员张娇梅说。
三类表格证明,他们既是卫士,又是代购员。
这是一张2月24日的购药登记表:甲状腺手术后康复类药品、叶酸、生肌膏、鱼石脂软膏、鼻炎喷剂……
还有一张当天的购物登记表:6户隔离户需要白菜、萝卜、鲜肉、茄子……
当天上午8点,国家统计局恩施州调查队进驻该小区干部赖红丹拿着购药登记表,从小区步行到市府路,又转到航空路……先后跑了5家药店,才买齐居民需要的药,走回值守点时,已是10点。
还没顾上喝一口水,送蔬菜的车辆来了,赖红丹和其他值守人员又赶紧做好防护措施,每人提着满满的两大口袋,给隔离户送蔬菜。
值守点的帐篷里悬挂着各个超市的联系方式,但很多老年人不会网购。工作人员一一帮忙联系购买。
蔬菜、日用品送到值守点后,值守人员又主动帮忙搬运上楼。这时,党员干部成了“搬运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疫情当前,守土尽责。我们严谨一些,小区就安全一些。这是防控人员的共同责任,让大家更加团结、负责、努力地工作。”赖红丹在2月24日的工作日志中写道。
一份19小时的值班记录
2月22日,是易浩爱人产检的日子。
早上7点,简单吃过早饭,易浩为怀孕7个月的妻子系上围巾,“我今天又不能陪你去了。待会儿我去社区,我们一起出门。”
妻子微微一笑:“习惯啦,我理解。”
在小区门口,看着妻子离开的身影,易浩压下心头涌起的愧疚,深吸一口气,回头向黄泥坝社区居委会走去。
易浩是州纪委监委机关信息技术中心干部,这天是他进驻黄泥坝社区居委会的第26天。
上午9点,易浩参加完居委会碰头会,便与社区工作人员到各个小区卡口值守点检查。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12点。“浩子,回来吃饭么?”电话那头是岳母的声音。
“不了,工作还没忙完呢。”挂断电话,易浩埋头吃泡面,不禁百感交集。住在一起的岳父岳母年事已高,岳父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这些困难他默默装在心里。
匆匆吃完泡面,易浩拿起厚厚一沓摸排表,前往华龙城莲湖花园小区。
该小区有常住居民8000余人。按照任务分工,易浩一户户敲门摸排,详细询问人员信息,宣传防疫知识。
为避免漏报,他已进行多轮摸排,心中早有一本账。除了详细的人员信息,居民反映的困难和建议,他也一一记录后向社区反馈。
下午6点,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易浩带着一脸倦容,回家吃了一顿热乎饭。“妈,我休息下。等会还得去值班,记得喊醒我哟!”易浩靠在沙发上没多久,就传来轻微的鼾声。
自执行24小时值守后,易浩主动请缨负责凌晨值班。“其他党员要么是老同志,要么是女同志,我年轻点,就多做点。”易浩套上在部队时用过的军大衣和帽子,匆匆下楼。
晚上8点,易浩一边在笔记本上总结发现的问题,一边再次核对摸排人员情况,“把今天的数据理一理,明天好报社区汇总。”
深夜12点,人们已酣然入睡,门卫室王伯说:“浩子,你休息下,我们轮换着睡。”
“要得,您先休息。我去巡一圈再来。”易浩裹紧军大衣,走出值守点。
在各个卡口查看值班情况、排除封闭设施隐患……小区万籁俱寂,易浩忙碌的背影格外显眼。
工作结束,回家已是凌晨两点,疲倦的易浩匆匆入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