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历经“四场恶战” 看到“十张笑脸”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晚报 2019/1/4

全媒体记者曾维明 通讯员谭云卿

探讨院落整治工作。

2018,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2018,是充满“战火硝烟”的年份。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州文体新广局党组率先出击,“尖刀班”第一时间挺进“前线”——咸丰县坪坝营镇中坝村,严格执行州脱贫攻坚指挥部1号令,迅速打响脱贫攻坚战役!拍打身上的尘土,盘点全年的战果,历经“四场恶战”,看到“十张笑脸”。

日前,就全州2018年文化扶贫工作及州文体新广局驻村扶贫工作,副州长夏锡璠作出重要批示:“这两项工作开展得很有特色,也很实在。请指挥部办公室发‘战报’,供各级学习。”

基础设施“阵地战”

咸丰县坪坝营镇中坝村10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67户603人,2018年拟脱贫户64户(含政策兜底)226人。“尖刀班”驻村后迅速开展工作。

修公路。“尖刀班”进村以来,争取资金431万元,实施通村公路、村循环路、出村路、院落路硬化工程,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筹资20余万元,安装79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中坝村。

通水电。多年来,中坝村村民饮水无保障,人畜饮水影响村民生活质量。为解决该村吃水难问题,水源选址在黄鳝坝村万方水池,其水质和容量能够基本满足片区居民安全饮水。专项投资120万元彻底解决中坝、当门坝、青冈坝、马家沟、墨池寺等5村连片饮水问题。新增6台变压器,完成改造杆线20公里电力改造工程,实现电力全覆盖。

建住房。筹资近80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工程,让老百姓有安全住房。

筑阵地。筹资147万元新建村民活动阵地,实施“村村响、户户通”工程,让村民田间地头均能听到党的大政方针,知晓国家惠农政策。配备医疗设施设备,完善村级卫生室,方便村民救治患小病不出村;充实1200册图书,完善农家书屋。

同时,筑牢村支“两委”基层政权的阵地,顺利实现换届选举,严格组织生活,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从严治党向基层的有效推进。

产业就业“攻坚战”

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始终是“尖刀班”和村支“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去年年初,他们发动村民狠抓种养产业,引导外出务工,针对性发展“一长两短”项目。到去年底,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00余元,64户226人全部脱贫,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1万元。

发展种植业。切实打造高效种植基地1111亩,占全村耕地的80.6%,产值约220万元,发展藤茶、烟叶、菌菇、漆树。发展养殖业。鼓励引导村民集中和分散养猪、养牛、养鸡、养龙虾。

发展打工业。全村外出打工人员553人,占全村总劳力的83%,占全村总人口的47%,年收入约880万元,仅此项打工收入全村人均年增收7450元。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户均1.57人,就业率显著提升,增收渠道显著增多,就业收入显著增加。

乡风文明“持久战”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如何利用文体新广的优势,把产业扶贫与文化扶贫相结合,把救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提振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气神,不仅考验战略思维,更检阅战术动作。

召开“转转会”。驻村以来,“尖刀班”组织召开碰头会、小组会、院子会等各种会议120余场次,宣讲党的路线方针,诠释国家惠民政策,发放医疗、“扫黑除恶”、发展教育、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政策兜底等宣传资料近20000份。

组织“坝坝舞”。驻村以来,“尖刀班”开展村级篮球赛、端午诗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还组建舞蹈队、篮球队,挂牌成立唢呐传习所,全县40多名唢呐爱好者参与培训。如今,广场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村民的精神生活有了保障。

经过反复入户走访及村民代表会评议,村里先后推出了自强不息胡万琼、孝老爱亲易建明、坚持教育蒋元林、热心助学冉茂元、主动退贫彭金明、爱村护村王发富等典型人物,评选12名“最美中坝人”,树立典型,激励共进,提升正能量。

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绿化、美化、亮化、改厨、改厕、改圈为突破口,在全镇率先推进“厕所革命”,中坝村被列为“厕所革命”示范村、计划生育示范村、乡村文明示范村。

自我革命“肉搏战”

州文体新广局党组严格按照州脱贫攻坚指挥部命令,高效执行,尽锐出战,选派精兵强将10人组成“尖刀班”,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岗位在村。全年全系统102名帮扶干部到村入户620余次,“尖刀班”走千家入万户,每人每天平均走5公里,每月走100公里,全年走1200公里,每人已走坏3双球鞋,记满4个笔记本。坪坝营镇党委书记、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赵红敏说:“中坝村‘尖刀班’作风非常扎实,项目推进快,乡风文明好,老百姓认可度很高。”

该局党组书记、局长、脱贫攻坚指挥长王坤德多次到村坐镇指挥,与前线指挥部对接解决困难与问题推进扶贫工作,握着百姓的手说:“开亲哒就是一家人,答白哒就要当真搞,搞好哒幸福几代人。”该局脱贫攻坚副指挥长谭祖庆、黄明畅、谭冬青轮流吃住在村一周,入户走访,开展“解剖一个组,开好两个会,做好三件事”调研指导扶贫。“尖刀班”李晓英、何玉、杨伏英全力以赴,起早贪黑,忘我工作。刑宗应调解百姓纠纷公平公正,督办项目进度不留情面,村民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黑包公”。赵昌洲家里有患脑瘫的女儿,父母身体不好,但还是克服困难,坚持在村。谭子墨舍小家为大家,奔赴“战场”,信心满满。李媛从大城市下沉到村到户一线,成就了她人生的新起点。孙喜爱人没有工作,家里很困难,给村跑项目、要政策,到处讲好话,从无怨言。杜荣爱心脏做过搭桥手术,五十多岁的人,依然坚守在村。谭云卿有90多岁的老母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怀着对母亲的不舍和担心,他克服困难,生活工作在村。

扶贫工作迎来十张笑脸

2018,四场恶战,硝烟尚未散尽,战友虽有倦容,但不掩英气逼人。身后一千多名老百姓,他们灿烂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如中坝村的空气一样清新。

感激的笑脸。原州交通局副局长邢宗排回乡探亲,说:“听亲戚朋友电话介绍,邀我全家回来过年,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中坝变化翻天覆地,你们办了这么多实事,太感激了!”

感受的笑脸。“你们不来,路还会是土路,出门就是一身灰一身泥,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六组组长卢银祥逢人就说。

感慨的笑脸。每次说起硬化公路,三组村民刘金海感慨万分:“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走这样的路,老伴这辈子还能从5米走到500米。”

感知的笑脸。五组村民王方明看到工人在安装自来水管,紧握工作队员的手,说:“这下好了,有水了,我远在维和部队的孙娃张国庆带着客人回来看我,可多玩几天了。”

感叹的笑脸。“春节期间,我回江西娘家看望父母,娘家那个村的环境面貌无法与中坝媲美了,嫁中坝,值!”村计生专干何玉难掩自豪。

感谢的笑脸。年过花甲的拟脱贫户邢元合视力残疾,患有精神病的妻子生下女儿不到两年外出失联,他说:“女儿能上学,很感谢政府,没想到,我还有房子住……”

感悟的笑脸。耄耋之年的杨孟芝、王银平夫妇是中坝广场舞的常客,他们年轻时,家里穷,养育6个子女,如今条件好了,子女也孝敬,到广场跳舞就是想把身体锻炼好。

感想的笑脸。说起取消低保,七组易地搬迁户杨本成大笑:“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取消我的低保,我高兴,说明收入增加了。”

感动的笑脸。十组村民邢东海武大毕业放弃深圳工作返乡创业,创办万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谈起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他说:“原来家里穷,父母亲戚送我读书,我感动!返乡做事,得到‘尖刀班’、村支‘两委’帮助,我感动!发展产业得到村民支持,我感动!”

感恩的笑脸。每当说起村里的发展变化,村书记李晓英露出会心的笑容:“以前总是羡慕别村的发展,现在是别的村到我们村来考察学习,我们的水电路、4G网络、篮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器材、‘响通’工程、亮化工程、乡风建设一应俱全。我们中坝人懂得感恩,感恩党的政策、各级组织关心支持、‘尖刀班’的付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