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曾维明 见习记者谷子 通讯员杨勇
州农业农村局专家正在鹤峰县查看使用农产品合格证。
去年1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生产经营主体承诺合格的时代开启。
事实证明,疫情防控期间,合格证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设计,既可以减少人员接触,又可以压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由企业自己承诺所出售的产品是合格的。农产品随车卖到全国,它的标志、名字也都卖到全国。
在武陵山深处的恩施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受到追捧。这张小小的合格证有什么样的魔力?数据显示,有合格证的恩施农产品,能赢得更多订单。
从去年12月18日开始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以来,截至目前,我州共发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309张,使用合格证的生产经营主体累计189家,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累计4270吨。
持证时代开启
疫情防控期间,碧桂园集团准备购买鹤峰县绿惠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菜薹捐往州城,但必须出具检测报告。通过沟通,碧桂园集团同意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代替检测报告。3月3日,绿惠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出具和使用全州第一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顺利将2万公斤菜薹运往州城。
就是一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让这批蔬菜走上了州城市民的餐桌。通过这张农产品合格证,消费者可以了解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重量)、生产者信息、开具日期、承诺声明等信息。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指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在严格执行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对所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自行开具并出具的质量安全合格承诺证。
据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方平介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的主体主要是全州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试行的品类包括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同时鼓励试行茶叶等特色优势产品。
“我们对生产的茶叶质量安全以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真实性负责。”4月26日,湖北嘉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文英拿着刚开具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说,“我们承诺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及非法添加物,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销售的茶叶符合农药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
有证订单更多
长期以来,部分生产者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质量安全意识参差不齐,违法使用禁用药物、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的问题时有发生。
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主开具合格证,承诺其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州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杨勇表示,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各项环节都集成起来,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起来,提升监管效能。
“疫情防控期间,我本以为鸡蛋销售难,谁知因为有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各大超市都放心下单,订单反而增多了。每5天往武汉拉一车鸡蛋,一车800件左右。”湖北省八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姚绍斌自豪地说。
4月23日,利川市团堡镇鸿发山药专业合作社仓库一片繁忙,工作人员正在给一批销往浙江和山东的山药填写张贴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该专业合作社法人余芙蓉面带笑容地说:“我们坚持给销售的每批农产品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商销售订单逐渐增多。对我们来说,切实抓好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最重要。”
全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以来,共开具使用累计3309张,使用合格证的生产经营主体累计189家,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累计4270.621吨。
加大力度推进
根据要求,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要按照建立主体名录、加强培训指导、加大宣传力度、推进部门协作、强化监督检查等步骤。对未实行合格证制度的主体和产品,一律不准予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一律不准予参评各类品牌和奖项,一律不给予项目支持,一律不推荐评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律不准予申报有机、绿色食品。
4月24日,州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饶孝武和咸丰县农业农村局农安股股长熊勇来到湖北昀和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产地巡查和产品抽检。饶孝武表示,开具和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后,生产经营者要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今年,全州农业农村局将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的抽样检测力度。
据介绍,今年,州及县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生产经营主体农资仓库和基地,对监管对象实行全覆盖产地巡查,消除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同时,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用药用肥抽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我州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州农业行政执法支队队长赵如敏表示:“州农业农村局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宣传和开具纳入日常巡查重要内容,严肃查处虚假开具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的生产主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