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付瑞勇 实习生周奕希 通讯员谢铭松
6月28日,恩施州农口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发布一组数据: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5000元,同比增长9.0%;预计全州夏粮播种面积151.3万亩,较上年增加2.3万亩;夏油播种面积73万亩,较上年增加0.68万亩……
半年看全年,从全州农口相关部门联席会议释放的信号中,解读我州“三农”新作为、新业绩和新方向,一串串增长数据、增长比例,是一张“农业答卷”的实力标注。
钱袋鼓了、粮仓满了 一盘棋走稳第一步
检验“三农”工作成效,标准在于农民钱袋鼓不鼓、粮仓满不满。
钱从哪来?今年上半年,恩施本地或就近打工机会增多,茶叶、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价格上涨,耕地租金上浮,救助标准和养老金标准提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5000元,口袋中多了400多元。
端稳饭碗,存满粮仓。在“恩施粮仓”中,油菜、蚕豌豆已收获归仓,低山和二高山马铃薯陆续收获上市,夏粮夏油丰产丰收已成定局。
我州生猪监测数据显示:肥猪均价13.0元/公斤,同比增长12%;仔猪均价23.90元/公斤,同比增长7.2%。畜牧产业走出寒冬、迎来暖春。上半年,全州生猪、牛、羊分别出栏178万头、8.05万头和50.87万只,禽出笼402万只,各项数据基本保持稳定。
大众农产品“老大”地位不动摇,特色农产品销售量价齐升。“恩施玉露”“利川红”等恩施硒茶品牌持续走红,春茶鲜叶收购综合均价达到24.06元/公斤,上涨15.8%;随着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召开,“恩施硒土豆”供不应求,马铃薯均价2.3元/公斤,上涨10.2%;春夏时令水果、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种植面积、产量和价格均上涨。
“‘三农’+”加出新动力 内涵与颜值双提升
在杭州市帮扶下,上半年,全州新落地企业17个,实际到资1.57亿元,帮助贫困人口到浙江省就业2984人次;112家杭州企业结对帮扶恩施州218个贫困村。
一股股力量在迸发,一幕幕改变在发生:“硒”能量持续爆发,新争取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600万元,90座初加工设施开工建设;美丽乡村脚步铿锵,建成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66个、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4个,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25447户、农村公厕191座、乡镇公厕22座;“村村通”向农村路网毛细血管延伸,全州行政村水泥(沥青)路共计完成1455公里,自然村(组)砂石路共计完成587.1公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首战告捷,土壤酸化治理面积30.27万亩……
农业的源动力在哪里?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巩固,在于品牌打造、科技支撑、人才引领,为“三农”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土豆、大能量。5月25日至28日, 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暨世界硒都(恩施)马铃薯博览交易会成功举办,现场签约采购恩施土豆协议23单,达成意向采购1000多单,签订投资项目8个。
同时,“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世界军人运动会绿茶、红茶独家供应商,“恩施土豆”获得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以梨花节、土豆花节等为主题的农事节庆活动陆续举办,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为主的服务业不断催生,乡村民宿农家乐、农村电商主体急剧增长;玉米选育和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两项成果分别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推广三等奖,富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成果转化3项;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等4000余人,壮大了农村人才队伍……
一系列的“‘三农’+”新举措,让恩施农村在内涵与颜值上实现双提升。
在横向、纵向对比中找位置 用奋斗启幕下半场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场谢幕,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调方向,恩施“三农”正吹响号角,启幕下半场。
上半年,“三农”征程中也有很多不平凡:州内外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养殖、加工和消费三个环节,草地贪夜蛾虫害、洪涝灾害让农业生产“裹足”……挑战每时每刻都在。
不平凡中注定有精彩,恩施“三农”选择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前行。
挑战就是机遇,全州农口部门选择逆势而上。脱贫战场不乱阵、不退兵,全面完成“六个清零”和“六个全覆盖”,确保如期实现八县市整体脱贫摘帽;加快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全面开展“三清一改一治一评”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农村宅基地管理、殡葬改革,打造美丽乡村;谋划推进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各类展会活动、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和第六届硒博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再加码。同时,扎实做好防灾救灾和生态环境改善工作,激活农村发展要素,为“三农”工作创优外部环境、增添内生动力。
2019年,全州“三农”工作开局良好,这是用奋斗创造出来的。2019年下半年,农口部门将在“比学赶超帮”中,把丰收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