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恩施州:就业扶贫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0年1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2020/6/11

破解政策瓶颈,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开通农民工务工专列——

就业扶贫托起“稳稳的幸福”

全媒体记者 彭绪艳 通讯员 谭明亮 舒大喜

就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性举措。为做实就业扶贫,我州创新作为,破解政策瓶颈,强力打造“恩施月嫂”等劳务输出品牌,疫情期间在湖北省率先开通农民工外出务工专列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专列……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当地贫困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破解政策瓶颈,创业就业培训进企进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一名基层代表向总书记汇报,建议国家加大对恩施高铁等交通大动脉建设的投入。未等说出具体建议,习总书记便接过话:“我知道,你就想新建的高铁在你那里有站嘛!”顿时,全场一片笑语声。

这个因与总书记对话而引起广泛关注的全国人大代表叫宋庆礼,是鹤峰县金泰牧家庭农场主。在我州创业政策扶持下,宋庆礼大力发展硒土豆、猕猴桃、葛仙米等恩施土特产种植,不仅使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万元,还带领乡亲们把土货推向全国,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自2016年起,宋庆礼就被选派到清华大学参加“创业领军人才培训班”,还多次参加创业培训师资班、杭州·恩施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交流会与考察活动。这些活动既让他学到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据州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创业、特色产业创业、建立创业示范孵化基地等,符合相关项目政策的,均可享受资金补助、公益培训等扶持政策。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建始县三里乡孙家坝村48岁村民樊仕珍,不仅要照顾体弱多病的丈夫和80多岁的婆婆,还要帮助早逝的弟弟拉扯3个孩子。2019年,经过两个月的育婴培训学习,樊仕珍拿到职业资格证书,顺利在南京就业,改变了家庭的艰难境况。

我州精准扶贫创业就业培训自开展以来,社会反响极好,但深入各贫困村调研后,负责就业扶贫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三个问题:上级部门规定开展就业培训的对象年龄为16至60周岁,但在我州农村,许多年满60岁甚至70岁以上的人,都在从事生产,尽管缺少劳动技能,但很多仍是家庭主要劳动力;规定要求培训课时不能低于42个学时,但恩施州山大人稀,有的老百姓到村委会、乡镇参加培训需步行一两个小时,集中组织培训难度大,在培训内容上也以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为主,两三天即可结束;规定要求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但随着扶贫车间、微工厂等扶贫产业的发展,村里劳动力资源稀缺,对非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有利于培育壮大扶贫产业,通过先富带后富,有效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此,我州与上级部门沟通后优化政策,放宽年龄限制,灵活确定培训时长,为有劳动能力和培训需求的贫困村劳动者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直接补贴贫困户等方式,增强了贫困人口脱贫、遏制非贫困户返贫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州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就业创业培训累计42万余人次,发放补贴1.26亿元。咸丰县清坪镇杨家庄村村民在完成白茶产业升级改造免费培训后,每人每天享受100元培训补贴。不出家门就学到技术,村民自发给州就业局写了一封感谢信,署名并摁下的33个红指印,代表了村民的感恩之情和脱贫信心。

阻断代际贫困,叫响恩施劳务协作品牌

抢抓杭州对口帮扶恩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历史机遇,恩施州立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架起杭恩两地劳务协作沟通桥梁。

来凤县15岁学生彭晶晶家庭困难,收入来源主要靠爷爷种地所得。2018年8月,她通过贫困学生职业教育扶贫协作计划,免费到杭州学习。

与杭州签订《职业教育扶贫协议》,将“东西部劳务协作职业教育扶贫”纳入对口帮扶项目,我州通过教育扶贫,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按协议规定,每年由杭州市出资200万元、恩施出资50万元,从恩施贫困家庭中招录应届初中毕业生到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和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学习深造。对就读学生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发放生活补贴和奖学金等,毕业后优先推荐到杭州企业就业。两年来,两地共组织招录376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到杭州就读。

恩施市盛家坝乡下云坝村贫困户张金梅过去靠打零工为生,如今晋升金牌月嫂后,月收入达1万余元。在我州大力推动下,恩施企业与杭州市场深度对接,杭州家政等产业链条延伸到恩施,将恩施贫困人员“订单式”输送到杭州。恩施月嫂、恩施保姆、恩施司机等,如今在杭州越来越具品牌效应。杭州市人社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恩施贫困群众在浙江稳定就业人数达1.77万余人。

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机制,贫困劳动力信息库随时将数十万个杭州岗位送村入户,大力扶持产业示范园区和扶贫车间建设……一项项创新举措,带来的是就业创业的信心,叫响的是恩施劳务输出的品牌,阻断的是大山深处的代际贫困。

在近两年国务院东西部劳务协作交叉考核中,恩施州排名均处于第一方阵。

多方沟通协调,全面助力农民工返岗务工

疫情期间,恩施农民工外出返岗就业步伐受阻,恩施州面临部分已脱贫贫困户因无法外出务工而返贫的风险。

在州委、州政府精心部署下,我州成立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保障工作组。在保障州内企业用工方面,建立重点企业联系人和用工调度保障机制,疫情期间为州内重点企业招工2384人,促进企业扩规扩产。同时,积极与州外政府部门和企业沟通对接。3月18日,搭载547名恩施籍务工人员的D658次列车驶离恩施火车站。这是疫情期间湖北为务工人员返岗开通的首趟专列。3月21日,东西部扶贫协作专列恩施州又集中输送10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0人)前往杭州返岗就业。两次活动被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中国扶贫网等30多家大型主流媒体报道,让社会各界对接纳湖北人离鄂返岗更加充满信心。

“做实就业扶贫,才能让贫困户端稳就业饭碗,彻底走出贫困,得到稳稳的幸福!”据州人社局负责人介绍,疫情以来,通过与1517家企业对接,杭州为恩施农民工保留岗位9000个,开发“爱心岗位”1000余个,天津市在恩施建扶贫车间20余个,全州累计通过“点对点”“一站式”向全国集中输送农民工3万余人,有力促进了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