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锟 通讯员张宇双
截至目前,利川市扶贫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率达93.16%,易迁拆旧复垦达6836户,完成任务占比93.53%,完成危房改造4794户,完成计划占比91.93%。
今年以来,利川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盯影响脱贫攻坚质量的重点工作,“动真碰硬”抓调度,对扶贫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易迁拆旧复垦、危房改造进度这3项难点工作,采取“一周排名末位表态发言”“连续排名末位追责”的办法进行调度,取得显著成效。
利川市“动真碰硬”抓调度,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环环相扣谨防形式主义
为谨防脱贫攻坚指挥调度中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问题,利川市一系列调度措施环环相扣,堵上了工作漏洞,确保指挥调度有序高效。
末位表态发言。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度实行“日通报、周调度”,每天排名情况在利川市党务政务微信交流平台通报,每周进度在全市调度会上通报,一周排名末位的乡镇党委书记在调度会上作表态发言。
跟踪督战核查。由市纪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带领督战队开展常态化督战,每周发两期通报,每周调度会上播放问题短片,目前已督遍全市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发现并交办问题200多个,印发督战通报14期。
从重从快问责。利川市研究制定了《脱贫攻坚重点工作问责处置办法》,对单项工作连续两次以上排名末位的、发现有弄虚作假的、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相关责任人给予问责处置。目前,已有2名乡镇党委书记被约谈、2个乡镇被通报。
个个出征拧紧责任链条
指挥调度首先从驻村工作力量抓起,从领导责任压实抓起,从行业扶贫部门作风抓起,从扶贫政策落实抓起。
着力调度人员力量。今年农历春节刚过,利川市就着力解决驻村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调整新增市直单位驻村工作队100支,市直单位驻村工作队达219支,市直和乡镇80%的力量下沉到村开展工作,村“尖刀班”成员达4811人,全市577个有扶贫任务的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着重调度领导干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示范,到村到户暗访督查,着力压实“四大家”领导责任,督促市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尖刀班”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市“四大家”领导、市直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严格执行“3+2”进村入户工作模式,对未落实的干部在指挥部调度会上予以通报。
专项调度行业扶贫。在全市视频会大调度的基础上,又在小范围内进行专题调度,每次着重围绕一个主题,解剖式研究解决有关具体问题,然后推进实施。
通过调度,利川从4月上旬起将低保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到乡镇,如今已摸排新增低保7000余人;开展残疾证现场办理工作,共办证3476个,上门评残21人;摸排在外就读的利川籍学生5778人,如今正向其在外就读的学校和地方政府寄送《关于落实我市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函》;向所有农户下发《利川市农村人口特殊慢性病检查评审告知书》,组织专家组到乡镇卫生院开展现场免费检查评审工作。
户户达标突出调度实效
从4月中旬开始,利川市广泛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整改”行动,全体扶贫干部按照“责任到人、工作到户”的要求,着力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三率一度”达标要求以及“三一致”工作标准,确保“家家到、户户落”,确保所有贫困户达到脱贫验收标准,确保无一漏评、无一错退。
严格对照时间节点。今年6月30日前实现2019年第一批及以前年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易迁拆旧复垦“清零”后,7月1日起将调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行“到户达标”排名,确保10月底前实现“户户过”。
突出典型带动。今年4月以来,利川市先后挖掘了南坪乡党委书记周德燕情系贫困户的事迹,新华社、中国扶贫网等媒体先后跟踪报道;30年来躬耕红茶技艺,带领20多万茶农致富的工匠人邱建红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候选人。
深入到户走访抓调度。利川市结合各类问题整改,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到户走访,全市自下而上排查出各类问题清单3.1199万条,汇总归类问题表现形式4大类19种,以“大走访”助力问题“大起底”,从而实现“大整改”“大提升”。
咬定目标不放松,接续奋斗脱贫攻坚,利川市正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奔着问题去,向着困难攻,坚决啃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确保与全省、全州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