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汪书宇
现场——
共织生态环境“保护网”
秋天的恩施市舞阳坝办事处阳鹊坝村,蓝天、远山、秋叶,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走进该村,街整洁,无违建,庭院净,人精神……晚饭后,村民在屋檐下纳凉,开怀畅谈。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村民们还在为一件烦心事发愁。
原来,村里一小型按摩椅加工作坊,生产过程中不断排放刺鼻气体,且周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气体是否有毒?会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危害?忧心忡忡的村民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相关执法部门。恩施市环境监察大队即刻出动,上门检查、勒令整改,村民们的烦心事迅速解决。
在恩施州,这样的环境保卫战屡见不鲜。
巴东县东瀼口镇清运存量垃圾3200多吨,栽种大量绿色植物,改善村容村貌;咸丰县马倌屯村首个启用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宣恩县扎实推进“裸土复绿”,保护宣恩绿色底色,守护绿色家园……
“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复绿”工程启动以来,州城拆除州、市直重点单位和小区47家共69处实体围墙和通透式栏杆,新增17个开放式城市公园和街头小游园,增加近3000个停车位,释放绿色空间近8万平方米。
“不仅城里绿色多了起来,市民可以活动的公共区域也多了,环境更好生活更舒心!”漫步城市公园,市民赞道。
生态环境保护,从来不只是政府部门的工作。
“摄影展直观展示了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也使我明白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来之不易。”在今年9月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绿色恩施生态文明建设摄影作品展上,不少市民纷纷感慨,要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爱护家乡,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恩施,时常可以听到环保宣传活动传来的好声音。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环保口号标语、社区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活动、学校举行的各类环保主题教育……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在恩施拉开序幕,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生态文明知晓度和满意率均达95%以上。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全州上下一心,共同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一个“天蓝、山绿、水清”宜居宜游的恩施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亲历——
环保意识从无到有
19年,是杨鹏从事环保工作的时长。
从2000年7月踏进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到如今任职恩施市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杨鹏每天都奔波在环境保护最前线。
作为一名环保人,一个具体负责片区污染举报和纠纷调处、依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的工作人员,杨鹏身负守护一方净土的重担。
2018年4月,恩施市环境监察大队接到上级环保部门的信访交办单,举报人反映恩施市一餐具洗涤公司污水直排,臭气熏天,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接到交办件后,杨鹏立即带领中队人员赶赴现场调查。
在现场,杨鹏一行了解到该餐具洗涤消毒有限公司租赁居民空闲场所进行餐具消毒项目。经营业主却辩解,该生产项目产生的废水已经过租赁房东的化粪池处理。
经营业主所说是否属实?根据多年执法经验,杨鹏认为该经营业主有所隐瞒。
为让经营业主如实供述废水排放去向,杨鹏等执法人员利用配备的监察设备“寻踪觅迹”,最终发现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均通过一段埋入地下的管道排放到场区院坝一角渗坑内,而渗坑周边都是石山,没有沟渠,污水直接渗透到地下。
排污去向确定后,杨鹏责令该业主立即采取措施封堵排污口,并对该餐具洗涤消毒有限公司涉嫌利用暗管、渗坑排放水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
这是杨鹏的工作日常,“有案必查,查必有果”是他的工作原则。2018年,杨鹏带领的中队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3件,共计罚款181.4159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2件涉嫌环境违法适用行政拘留处罚案件。
“作为环保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份!”杨鹏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环境信访已成为当前群众投诉环境问题的热门渠道。看到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投诉信件的数字逐年上升,从以前每年几十件暴增到现在每年几百件,杨鹏深感责任和压力增大的同时,也倍感欣慰。
“早些年,根本没有人在意餐馆的污水排去了哪儿?工厂排放的气体会不会污染环境?现在不一样了,绿色理念蔚然成风,人人都是环保人。”杨鹏笑着说,他见证了恩施环境的巨变,也见证了恩施人环保意识从无到有。
评述——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绿色是恩施州最大的底色,生态是恩施州最大的优势。
自1983年建州以来,恩施州历届党委、政府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战略思路,先后提出“以林为主、综合开发”“念山水经、打优势仗、唱特色戏、走致富路”“建设生态恩施州”“生态立州”等生态发展理念。
2015年,恩施州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恩施建设开启新征程。
恩施发展,绿色相伴。一系列补齐生态短板、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生态的组合拳,让恩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措施也更加精准。
全州上下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做绿色发展的“加法”、污染治理的“减法”,将绿色生态融入恩施发展中,投射到一张张规划蓝图里,付诸一个个实践中,成效显著。
鹤峰县成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咸丰县、恩施市、巴东县、宣恩县成功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利川市、建始县、来凤县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全州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6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位居全省首位;州城平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恩施蓝”已成常态……
2019年,省政府把恩施州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是恩施州的历史责任,也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恩施州的政治责任。
风帆劲满已破浪,跨越发展正当时。恩施将继续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放在突出地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美丽恩施,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