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别山区域交通枢纽起飞

2020年1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2014/6/18

区位交通——

黄冈最大发展优势

城铁时代开启,黄冈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倚一条黄金水道(长江):黄冈拥有213公里长江岸线,其中117公里深水岸线。

——紧临两座机场:黄冈临武汉天河机场、江西九江机场。

——贯通五条铁路:京九铁路、武麻联络线、合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

——飞架六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大桥、九江二桥和黄冈长江大桥。

——纵横八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黄鄂高速以及在建的麻竹高速、麻武高速。

亮点扫描

率先县县通高速高速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二位

2010年7月,随着沪蓉高速公路通车,黄冈老区11县市实现县县通高速,构建起了三横一纵“丰”字形高速路网。

数据显示:黄冈目前建成高速公路504公里,密度2.9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1.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2.3公里/百平方公里)。

崇山峻岭一路通大别山红旅路串7县连38景

2011年12月19日,穿越几代大别山人的梦想,黄冈“红旅路”竣工通车。

从红安土库出发,经麻城、罗田、英山、浠水、蕲春,抵“鄂东门户”黄梅,458.65公里的“红旅路”跨越关隘险阻,让大别山腹地终成坦途。“红旅路”连接5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7条省道、12条县道、42条乡道,把沿线23个乡镇串联一线,连通沿线红色遗迹、绿色生态、禅宗文化三大旅游区的38个景点景区,极大地优化了黄冈路网布局。

大别山里织路网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3倍

截至2013年底,黄冈市综合交通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27315公里。

其中,公路2594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9.1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45.4/百平方公里)3倍多。

主动脉动力澎湃:大广北、武英、武麻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与黄黄高速一起构建起三横一纵高速路网;总投资近百亿元的黄冈长江大桥、武冈城际铁路、黄鄂高速竣工。

微循环全面打通:黄冈先后编制完成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大别山试验区交通发展规划、跟踪衔接国道省道调整规划、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规划,国省道将从1302公里增加到约3000公里,实现县县通国道,乡乡镇镇通省道。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31万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

借力武汉新港“黄金水道”黄冈段流光溢彩

对接大武汉,长江是纽带。

长江黄冈段,几乎全线揽入武汉新港怀抱,规划港口岸线90公里,包括黄州、武穴、小池3座港口新城,团风、张家湾、兰溪、蕲州等4个园区,以及唐家渡、散花、管窑等17个作业区。

近年来,黄冈提升三级航道20公里,建设完成码头44个,新增泊位205个,新增吞吐量500万吨,新增运力20万载重吨,最大靠泊能力达到5000吨级。

黄冈完成了巴河航道疏浚,武汉新港唐家渡综合码头、武穴件杂货码头、黄冈国盛码头、黄冈楚江综合码头、黄州禹节综合码头等一批码头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数据显示,目前黄冈拥有长江沿线港口6个、生产用码头泊位182个、非生产泊位19个,年港口吞吐量2000万吨。

迎接城铁时代

——黄冈480亿构筑“153090交通圈”

“十二五”期间,黄冈交通运输建设计划完成投资480亿元,最终将实现“153090”经济圈:

建成“15分钟快车道”,实现从县城到高速公路入口、到火车站、到港口码头均不超过15分钟;

建成“30分钟快速路”,实现90%的乡镇上高速不超过30分钟;

建成“90分钟交通圈”,实现从县城到黄州、到省城、到机场(天河和九江机场)均不超过90分钟。

黄冈交通运输事业将进一步提速,实现“六个翻番”:

——固定资产投资较“十一五”翻番,由244亿元增加到480亿元;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翻番,由480公里增加到830公里;

——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翻番,由264公里增加到500公里;

——二级公路建设里程翻番,由300公里增加到700公里;

——国省道里程翻番,由1302公里增加到规划3000公里;

——港口吞吐量翻番,由17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

支撑长江经济带

——黄冈布局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打造大别山交通枢纽中心,黄冈将建设“四横四纵”综合运输通道和“一主两副多点”综合运输枢纽构成的总体框架体系,构建起公路、铁路、航道、民航、管道“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格局。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通格局

以客运专线、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主要航道、民航航线和枢纽港站为依托,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补充、能力充分、高效畅通。

黄冈市域形成“四纵六横一联”高速公路网络和“四纵四横”的干线铁路网,覆盖黄冈所有县市区,对外便捷沟通周边省份和周边地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省上游水平;形成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和沿江大通道及支线工程为主的普通干线公路网;畅通“一江六河”内河航道网,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黄冈市区及团风、浠水、麻城、红安、罗田、英山等城区进入武汉1小时交通圈,与长沙、南昌、合肥等周边省会城市实现2小时通达;依托高铁和航空运输,与南京、杭州、郑州等省会城市实现3小时通达,东至上海、南至广州、西至重庆,北至北京等中心城市实现4-5小时通达。

——形成市县便捷沟通、县镇顺畅互通的城乡快速交通体系

黄冈市县之间实现高速公路通达,所有建制乡镇、重点旅游区通达二级以上公路,所有重点镇实现干线公路两路以上的交叉;“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实现市到县(市、区)“一小时”通达,县(市、区)到乡镇“半小时”通达,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公路。

——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运输格局

铁路形成以京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武汉至杭州铁路为主,城际铁路、铁路支线和专用线为补充的格局,并与公路、水运实现有机衔接。

干线公路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依托,全部由二级及以上公路组成的网络布局,覆盖主要经济节点、城镇组团、工业聚集区和旅游景点。

港口大宗散货、件杂货和集装箱运输功能进一步完善,航运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武汉新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航道网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长江中游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链接

2014黄冈交通迎来“收入季”

2014年,黄冈将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

——黄冈长江大桥、武冈城际铁路、黄鄂高速公路、黄冈大道竣工通车。

——麻武高速公路完成路基工程、通道涵洞、桥梁基础及下构工程,完成总体形象进度70%。麻竹高速公路完成一期土建工程100%,二期路面工程15%,三期房建50%,完成总体形象进度76%。沿江一级公路路基完成80%、路面完成50%。武汉新港临港新城综合码头完成水工建设和江滩平整工程。罗霍州大桥实现桥梁主跨合龙。加快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支线工程、临江四城港口、县级客运站、交通物流园区建设。

——开工建设小池至龙感湖一级公路、浠水绕城一级公路、团风标云岗至方高坪一级公路、麻城城区至武麻高速连接线一级路、团风大崎山旅游公路、蕲河航道疏浚工程。力争武穴长江大桥、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麻竹高速延长线、蕲春至太湖高速公路、陶店至巴河一级公路、黄州沿江大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规划沿江一级公路巴河至蕲州段、团风徐家楼至陶店一级公路,贯通武汉经黄冈沿江六县市区至安徽宿松快速通道;积极谋划京九武九联络线、华阳河水系航道疏浚工程等重点项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