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冈市2014年度价格形势分析

2020年1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市物价局 2015/1/23

2014年,在国内外经济增幅减缓的大环境及市政府多种调控措施的共同影响下,我市市场价格总水平呈温和上涨、总体平稳态势。2014年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低于全国(2.0%)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0%)0.7个百分点,低于年初市政府制定的4%以内的调控目标 2.7个百分点。实现了年度价格总水平调控预期目标。

一、2014年价格运行特点

据我们定点监测的189种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数据示:2014年全年同比:上涨45种,占24%;下降74种,占39%;持平70种,占37%。具体情况如下:

(一)食品价格有涨有落。受季节、气候、自然灾害和节日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波动较大,监测的65种食品价格同比39降20升6持平。其中:一是粮油价格全面下降。监测的6种成品粮价格5降1持平,同比下降3.32%;2种豆类价格同比降7.56%;4种食用油价格同比降9.08%。二是肉禽蛋鱼价格涨跌互现。10种肉禽蛋价格6降4升,同比上涨3.08%。其中:牛肉:腱子牛肉上涨13.96%,牛楠上涨18.28%;鸡肉上涨17.37%,鸡蛋上涨16.26%;鲜猪肉:瘦精肉下降5.73%,肋条肉下降12.73%,带皮后腿肉下降7.23%,肋排下降3.04%;羊肉:去骨羊肉下降2.62%,带骨羊肉价格下降10.54%。8种水产品价格5降3升,同比上涨0.39%。其中:草鱼下降1.59%,鲤鱼下降1.88%,鲢鱼下降4.68%,黄鱼下降1.08%,鲫鱼下降5.58%;带鱼上涨0.58%,胖头鱼上涨3.47%,海虾价格上涨3.73%。三是蔬菜、水果价格波动较大。蔬菜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16.31%,第二季度因本地时令蔬菜上市种类增多而出现大幅回落,同比降幅6.28%,三季度同比下降19.54%,四季度同比下降9.4%,全年15种蔬菜价格12降3升,同比下降4.27%;由于去年高温、降雨、降雪、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全国水果主要产区普遍减产,水果价格大幅上涨,我市5种水果价格同比上涨28.99%。四是其他副食品调味品价格小幅涨跌。其他9种副食品价格6升2降1平,同比上涨3.94%;6种调味品价格3降3升,同比下降1.94%。

(二)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小幅涨跌。我国日用工业消费品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价格快速上涨的压力和动力。监测的34种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14降10升10平。其中:5种衣着类价格2降2平1升,同比上涨3.02%;6种家庭日化用品价格4平1升1降,同比上升0.16%。但14种家庭耐用消费品价格9降5升,同比下降2.40%;9种烟酒价格4平3升2降,同比下降9.93%。

(三)成品油价格“一跌再跌”。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2014年国内成品油价呈现6次搁浅4涨14跌。其中7月以来,油价连续”十一连跌”。监测的5种成品油价格下降1.90%。其中:90号、93号、97号汽油价格和0号、-10号柴油价格分别下降0.43%、0.21%、0.21%、4.22%、5.04%。

(四)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涨跌互现。受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资料市场产能过剩导致供需失衡,钢材等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连创新低,但受资源价格改革影响,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有所上涨。监测11种工业生产资料7升4降。其中:受去2013年水价调整的影响,行政用水、经营服务业用水、特种行业和工业用水等4种用水价格同比上涨6.29%;2种玻璃价格上涨72.73%,国产胶合板价格同比上涨3.40%,4种水泥价格同比下降1.60%。

(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下降。受国际化肥价格下跌、国内化肥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以及农民施肥方式的改变等因素影响,农资价格下跌明显。监测的13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12降1升。其中:9种化肥价格同比下降12.22%;2种农膜价格同比下降3.39%;2种农用柴油价格同比下降13.25%。

(六)居民服务价格稳中有升。监测的61种城市和农村居民服务价格同比54平7升。其中:城市居民服务价格中:受去年价格上调的影响,出租车租价同比上涨29.55%,居民生活用水同比上涨12.31%,2种高中学费同比上涨26.06%,2种托儿保育费上涨12.07%,其余服务价格持平。农村居民服务价格稳定。

二、2014年价格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我市物价运行较为平稳,但物价波动中以下几个特点引起我们重视:

一是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对物价稳定带来影响。从元月份起,猪肉价格持续向下,3月底政府再度启动储备冻肉收储,猪肉价格企稳回升,但至今仍处于5.5∶1—5∶1 之间的黄色预警区。生猪养殖业的持续亏损,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势必造成新一轮的物价波动。

二是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资源价格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梳理多年积累下来的价格矛盾,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能源资源能源价格上涨,直接或间接推动企业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上涨,涉及资源和环境的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呈上涨的态势,资源性商品价格改革势必又会影响居民生活。

三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低迷,经济复苏仍需时日。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自去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减轻了工业产品价格向居民消费品价格的传导压力,一定程度上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但也预示着我市工业经济增长还相对乏力,总需求动力不强,经济复苏势头偏弱。

三、2015年价格走势预测

从我市今年经济和价格运行情况来看,全年物价整体较为温和,预计2015年物价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暖小幅回升。首先,我国目前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增速稳中略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将有利于物价的稳定。其次,作为CPI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猪、蔬菜、水果、食用油等在内的食品类价格短期内难以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再次,目前我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仍处于负增长阶段,其未来变化趋势对CPI的传导压力有限,这将进一步制约价格总水平上涨。另外,近期国际油价的下跌而使成品油价格一跌再跌,降低了燃油加工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成本,这也是整体价格运行较平稳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从长期看,仍存在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加快,需求回暖使物价具备一定的上行动力,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等要素成本刚性上升将对物价上涨形成推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资源价格改革将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影响。综合分析,2015年我市物价虽有上涨压力但涨幅受限,预计全年物价整体上仍会保持稳定,但会略有回升。

四、稳物价政策措施建议

当前的物价上涨,表面看是价格问题,但从深层次看,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综合反映。虽然短期CPI涨幅呈回落态势,但物价涨幅回落的基础并不牢靠,生活必需品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切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需要政府审时度势,在宏观调控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治理。

(一)稳定农业生产和供给,防止禽蛋、生猪价格过度波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产品供给,特别是要提高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大生猪和家禽养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户科学养殖,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开展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试点和生猪价格政策性保险试点,防止“菜贱伤农”和“肉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鼓励超市、学校、企业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进行对接,通过加大产地与销售区对接、农民生产与超市销售对接的力度,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中间费用。

(三)加强监测预警和价格走势分析工作。继续落实好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加大对粮油肉禽蛋菜奶等主副食品、农产品、农资等重要商品价格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工作,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把握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维持下行的有利时机,稳妥推进和落实水、电、油、气等领域价格改革,健全居民用水、电、气的阶梯价格制度。充分考虑价格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推行价格决策的听证制度,坚持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制度,强化成本约束,规范定价行为。

(五)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强化政府调控手段。一是通过运用价格调节基金,进一步扶持“菜篮子”工程,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及水产、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对一些重要商品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建设各个环节给予支持,以增加商品总量,保证有效供给;二是建立城市平价网络,由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建立平价商店或超市平价区,保证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并在价格异常波动时期,平抑生活必需品价格;三是继续执行好低收入群众的价格补贴制度,以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六)强化价格舆论引导手段,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舆论引导,借助新闻媒体、网站、报刊杂志、户外显示屏等形式,及时发布各类价格信息,深入推进“价比三家”工作,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通过提高信息发布频率,扩大信息发布范围,引导企业合理定价、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核实媒体反映的价格问题,切实做好市场价格预期分析工作,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七)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要严肃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炒作、串通涨价、变相涨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医疗、教育、房地产等价格热点、难点问题专项检查活动,全面清理规范涉农、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进一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为全面深化价格改革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