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雪荣:把改革作为推动振兴发展“关键一招”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改革报 2017/3/14

“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把握关键环节,有序有力推进各项改革。”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黄冈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法宝。

全盘布局 推动改革精准落地

据刘雪荣介绍,去年,黄冈坚持全盘布局,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1+3+N”思路系统谋划改革,精准发力,狠抓落实。“1+3+N”即: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突出中央和省改革试点项目,《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2011-2020年)》和黄冈“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领域改革,民生领域改革事项等三个方面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相关单位自行选定“N”个改革项目。

记者了解到,去年黄冈在湖北省率先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落实。停止国家和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项目,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加快去产能。全市全年共处置僵尸企业116家,涉及石化、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诸多行业,完成兼并重组企业22家,盘活企业13家。麻城鑫鑫精密铸造公司全年淘汰落后产能72万吨,压减过剩产能3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此外,该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种养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推广“粮改饲”种植高效模式、“虾稻共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等,在湖北省率先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

与此同时,黄冈出台化解市区房地产库存10条举措,市区商品房去化周期降到14个月。出台55条降低企业成本具体措施,营改增全面落地,为企业减负3亿元。

创新机制 着力强化改革保障

谈到改革的具体做法,刘雪荣说,重点是运用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强化改革保障,推动改革精准落地。

全面领衔制是黄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去年黄冈编制《黄冈市“2022”重点改革项目计划》,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每人领衔一项重大改革项目,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各领衔一项重大改革项目。

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深化改革主体责任“三项清单”制度,对23个改革专项领导小组、11个县(市、区)改革领导小组和128家市直单位等三类改革主体责任进行细化实化,开列全省首张改革主体责任清单。全市128家市直单位共立项改革项目162项,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

把督察作为推进改革项目落地的重要抓手,纳入全市上半年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实行全域督察。

同时,黄冈推进清单化、标准化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市直48家单位和5个垂管单位3513项权责事项全部对外公示。建立完善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发改、规划、环保等17个部门实现网上并联审批。

去年,黄冈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精准扶贫易地搬迁、质监行政流程再造、校车改革、阳光信访、国有林场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等一批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刘雪荣说,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黄冈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中央和省

试点改革项目、“三大规划”改革任务和民生领域改革事项,确保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重点改革项目走在全省前列。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组建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全市流转土地307万亩。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红安县作为省、市试点率先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速推进。首部地方性法规《黄冈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已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全面启动黄冈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清理整治突出环境问题366个,占全部任务93.4%。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编制完成《创建省级生态市规划》,罗田县率先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加快推进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王健生 孙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