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抢抓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工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构建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0%。
站在高点,从战略思路上突破
黄冈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大别山区;既是四省交界的边区,又属于 “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可谓“四区合一”。如何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首先,确立旅游业战略定位。旅游业是最契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新兴产业,也是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区两带”战略思路,“一区”即临港(武汉新港)经济区;“两带”即沿江经济带、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首次把旅游产业提升为全市发展战略支撑。
其次,统筹谋划,全力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红色旅游牌。发展以“千里跃进,将军故里”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二是打好绿色生态牌。打造好以罗田、英山为主体的大别山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同时,成功申报了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三是打好历史文化牌。重点建设黄州东坡文化旅游区、黄梅禅宗文化旅游区以及蕲春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
去年以来,黄冈推出超常举措,加快旅游业发展。一是发展大交通。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动工修建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该公路连接7个县市38个重点景点景区,全长460公里,总投资13亿元。二是搭建大平台。成立黄冈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破解旅游开发融资难题。三是打响大品牌。今年6月6日,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来黄冈慰问演出,起到了宣传黄冈历史、推介黄冈红色旅游的良好效果。10月份,由省政府主办、黄冈市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将隆重举行。
主攻重点,从项目建设上突破
一是加快建设交通项目。全面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建设进程。目前,一期路基工程基本完工。与此同时,发挥各方积极性,大力改善景区公路交通条件。全市各景区累计投入10多亿元,新修景区公路200多公里,重点打通了省际旅游连接公路。罗田县抓住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修通了罗田至九资河60多公里的旅游公路。
二是向上争取红色旅游项目。先后争取资金3亿多元,兴建或改造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陈潭秋故居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
三是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蕲春县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项目,在完成一期李时珍影视城建设的基础上,二期又投资5亿元新建游客中心、乡村俱乐部等项目。黄梅县五祖寺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一期投资3亿元,正抓紧实施移民搬迁、广场建设项目。麻城市引资3.2亿元,开发“三山”(龟峰山、五脑山、九龙山)“一村”(杏花村)。英山县引资3亿多元加快建设温泉度假村。
打造亮点,从景区升级上突破
全市上下形成创A大合唱,打响了景区建设总体战。市政府投资2亿多元,按4A景区标准综合整治和建设遗爱湖风景区,使之成为东坡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外来游客观光旅游的新景点。黄州东坡赤壁风景区瞄准4A目标,通过自筹资金和申报项目,加快了4A景区创建进程。红安县烈士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一举晋升4A级景区。麻城市龟峰山和革命烈士纪念园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浠水县将三角山打造为4A级景区。目前,全市2A级以上景区达到22家,其中3A级景区由2006年前的3家发展到9家,4A级景区实现了重大突破,已发展到5家。全市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三位。龟峰山“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红安烈士陵园成为全国一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继红安七里坪镇列为全省首批十大旅游名镇创建行列后,罗田九资河镇、红安高桥、麻城龟山、蕲春蕲州、黄梅五祖等镇不等不靠,加快了旅游名镇创建步伐。2009年度全省100个旅游名村创建,黄冈13个村榜上有名。英山乌云山、罗田圣人堂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雷电 王国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