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化黄冈耀鄂东

2020年1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荆楚网 2010/3/8

新年伊始的1月13日,湖北省黄冈市在北京举行苏东坡纪念馆设计方案评审会。市长刘雪荣知会大家,该纪念馆将于今年10月“首届大别山文化旅游节”期间在黄州城遗爱湖边建成。在此前后,黄冈市完成市文化中心、李四光纪念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的建设和修缮工作;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已经组建、投资15亿元的大别山旅游公路全线开工……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一部大手笔的文化宏图就在鄂东大地展开。

“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 文化黄冈由古至今,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充分显示她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活力。

解读东坡 意味深远

东坡赤壁,一处始建于西晋的人文胜地,因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前后《赤壁赋》等名篇,而使它风流千古、蜚声中外。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介团练副使的苏东坡放浪山水、激情创作,“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余秋雨语)”930年后,一位地方官也在黄州谈经论道,主题竟是苏东坡。

去年创办的《黄冈论坛》——政府搭台,官员唱戏:由市委书记刘善桥开篇,宣讲解放思想,强调用抓项目的方式抓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黄冈这个文化大市建设成文化强市。接着是市长刘雪荣的第二讲。出人意料的是,他也不讲政治经济,居然大谈《人间绝版苏东坡》。千人会堂座无虚席,三个小时鸦雀无声。刘雪荣手里没有稿子,四十多首诗竟倒背如流,让人吃惊,使现场观众沉浸在浓厚的思想文化氛围里。

一位工科出身的市长,为什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了不亚于一般专家的苏东坡研究?这是一种怎样的现象?刘雪荣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样说:“我们所在的黄州处处都留下了苏东坡的足迹,我们呼吸的空气里还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我们走过的街道、说出的地名、谈起的建筑都与苏东坡息息相关,我们的遗爱湖公园之‘遗爱’也是来源于苏东坡的作品。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苏东坡在黄州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冈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遗产。黄州对苏东坡太重要了。苏东坡在一个地方生活时间最长的是在黄州,有4年2个月;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作为黄冈的每一个市民,都应该学习苏东坡、了解苏东坡、弘扬苏东坡文化。我觉得,市长是一个地方文化最好的普及者、推广者。”

刘雪荣给自己确定的任务,就是“讲东坡、论英雄、说禅宗、唱黄梅(戏)”。

据悉,作为政府行为的“黄冈讲坛”,旨在倡导学风转变作风端正党风,形成学习型社会。其中之意在于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了解黄冈的文化优势,藉以转化为黄冈的经济优势。

记者发现,跟政府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时,手机里会传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或一段黄梅戏。这意味着:要与黄冈联系,先接受黄冈的文化,再谈经济和其他。据了解,这不是政府的硬性规定,而是很多人的自觉行为。

名人辈出 优势尽显

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说过:“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在黄州写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黄州成为苏东坡的精神家园和文学福地还因为她本来俱有的得天独厚的文化渊薮。

黄冈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为全国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就有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线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经典景区,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名列其中。

黄冈的佛教禅宗文化旅游资源,是深藏于武汉城市圈一块尚未雕琢的人文资源瑰宝。一代禅宗道信于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在黄梅创建正觉禅寺,开创中国禅宗丛林之始。后弘忍得传衣钵是为五祖,所创东山法门盛极一时,奠定了在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地位。四祖寺、五祖寺成为海内外佛教徒谒拜之地,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等四大名山中先后有近百位高僧师从黄梅三位祖师。以至世传“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

黄冈籍著名文化学者冯天瑜先生认为,所有的文化都是人创造的并为人所观照的,因而黄冈文化的代表是名人文化。清乾嘉陈诗所著《湖北通志·人物志序》中说:“唯楚有才,黄郡实当其半。”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培根语)”,它的发明人是宋代的布衣毕升(英山人);黄冈由宋至清有名垂青史的四大名医:北宋蕲水人庞安时被称之为“德公”、“医王”,所著《伤寒总病论》收入《四库全书》,;明代罗田人万密斋被康熙追封为“医圣”,著书《万氏全书》凡二十余种,其妇、幼两科为后世医家之宗;蕲州人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十六世纪以前的百科全书”,为联合国纪念的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之一;清末广济人杨际泰广搜验方,妙手解毒,以至民间流传“南有林则徐断绝毒源,北有杨际泰解除病根”之说。作为客籍人士,除了旷世奇才苏东坡,还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来黄冈麻城讲学,在此著书立说;吴承恩曾充蕲州荆王府纪善官,成书《西游记》,将当地不少风物故事撰取其中……

名人辈出,名山耸立,名寺闻名,名泉珍贵,名产丰富。自然与人文辉映,特色与个性媲美。这就是文化黄冈。

黄冈籍著名作家刘醒龙先生最近撰文写道:“于是判断,鄂东之地,物产中最了得的是人之风骨。……赤壁之水源流五水之上,赤壁之楼风范古城四围。黄州以远各自拥有如苏子东坡的奇迹:黄侃、熊十力、闻一多、胡风、秦兆阳等,风骨挺拔几乎构成中华晚近以来的精神圣界。”

助推经济 再展风流

去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罗田召开大别山旅游开发现场办公会,要求黄冈以红色旅游为突破口,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线,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黄冈市提出,全力打造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经济圈,促进老区经济振兴,并编制《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业是最契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新兴产业,也是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产业。黄冈地处大别山南麓、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山川郁秀,物产丰饶,名家辈出,将星闪耀。以“青山绿水、四季分明”为特征的大别山绿色旅游、以“千里跃进、将军故里”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以“厚重历史、多元文化”为特点的古色旅游交相辉映,是一座亟待开发的旅游业高品位“富矿”。

据市文化局书记夏剑平介绍,黄冈市旅游已确定一个文化中心、三条文化长廊的立体构想。一个文化中心,即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黄州;三条文化长廊,即滨江文化长廊、京九文化长廊和大别山腹地文化长廊。全市正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优化布局,建设五大文化旅游景区:以红安、麻城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黄州为基地的东坡文化旅游景区;以蕲春县为基地的综合型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景区;以黄梅县为核心的黄梅戏文化和禅宗文化旅游景区;以罗田、英山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如果你千里跃进大别山,从武黄或京九高速上会断续看到沿路的指示性标牌:何地是名人故里、某某之乡、距某旅游胜地多少公里等等。旅游者可以随意选择目标路线,或到板栗之乡罗田、将军之县红安,或到麻城看杜鹃花,或到黄梅听黄梅戏…… 正如冯天瑜先生激情描述的:“滔滔江水应和着千古绝唱的节拍,辉映着黄冈美景:那是大别山的雄浑,是天台山的奇峻,是遗爱湖的碧波,是天堂泉的沁人心脾。”

刚刚过去的2009年,黄冈市旅游局公布的数字是:全市旅游业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6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0%。

今日黄冈,文风蔚然。既有最古老文物景观赤壁公园,又有最新现代景观遗爱湖公园;既有保存完好的百年胜迹黄州考棚,又有正在兴建的黄冈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文化事业正继往开来,在千年传承黄冈文化品格的同时,更在于弘扬发展,将文化大市转变为文化强市。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已完成了黄冈市文化中心、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王树声纪念馆、麻城市文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去年,投资6000万元的新博物馆征地40亩,已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遗爱湖公园已对市民开放;苏东坡纪念馆主体工程完工,进入布展设计阶段;总投资2亿元的黄冈市主体育场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市电视台投资1000万元购置设备;投资1000万元的大别山地质博物馆正在动工建设。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着力打造独具黄冈特色的文化品牌。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鄂东民歌大奖赛和社区大家乐文艺展演成为全省知名的三大文化品牌;东坡赤壁文化旅游节、李时珍医药文化节、英山茶叶节和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逐步形成特色,树立了黄冈形象,促进了经贸交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显现。

文化“软实力”正在变为“真金白银”。最新的消息是,蕲春正在做大做强“李时珍”这一历史文化品牌,重点打造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和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其中前者总投资约40亿元。1月31日,投资20亿的蕲春李时珍国际医药港中药材产业市场首批开盘240个商位,已被各地商家抢订一空。黄梅县近几年来,先后打通硬化了四祖寺、五祖寺、老祖寺、妙乐寺、江心寺、古雷池等县内公路,实现了全县重点旅游风景区连成一体交通网络;最近又引进了湖北华夏龙景旅游投资公司,三年内投资3亿元,将五祖寺旅游风景区建设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麻城市共引资3.2亿元,开发“三山”(龟峰山、五脑山、九龙山)“一村”(杏花村)。截止今年2月,黄冈市过5000万元的旅游招商项目已达10余个。

近几年黄冈市县域经济亮点频出,成为全省典型,2009年黄冈有六项经济指标比2006年翻番——黄冈,正在呈现前所未有新的发展姿态。在今年湖北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罗清泉对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认为黄冈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打造“文化名市”的目标,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影响力,黄冈的文化资源优势不仅变成了经济优势,同时也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黄冈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着新的辉煌,不仅包括经济,也包括文化,黄冈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文化繁荣的明天。(罗时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