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筑“墙”挡“风”——市检察院杜绝“四风”工作走笔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常德日报 2013/12/15

如果夜晚您沿着柳叶大道散步,到灯火通明的皂果路交汇处,您或许会忽略一旁的常德市检察院刑侦大楼。因为除了一些加班办公室冒出来的点点灯光,整栋大楼漆黑且静默。

从今年1月起,市检察院将机关走廊的灯改用声光控制,外景灯、路灯改为定时控制开关管理,限制空调温度,做到人走灯灭,关水断电,通过智能管理来杜绝发生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至11月,全院仅水电费就比去年同期减少13.9万元。

今年来,市检察院遵照中央转“四风”的工作部署,及时组织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的全面整顿,“四费”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其中接待经费下降15%,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车辆运行经费零增长,会务经费下降10%,市院机关无1人因违反中央、省、市制度禁令受处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主义、享乐之风”四种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的指示。对照这一指示和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市检察院从六个方面加强机关管理,筑起一堵制度的墙,根除产生“四风”的条件和土壤,为下一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肃清环境,进一步促进规范执法、保障司法公正。

这些数据正是该院强管理,转“四风”工作的有力体现。

坚持管理“制度化”,预算“科学化”

“管理上台阶,制度是关键,今年来,我们对检察经费预算和使用,机关接待,车辆、驾驶员管理,大要案件经费支出,装备器材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修订和完善了12项行政管理制度,编印成册发放全院对照执行。院党组带头执行各项制度,每季度听取一次机关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情况汇报,年底对各部门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评估、检查,确实保障行政管理制度的落实。”市院行政装备科熊湘涛科长介绍。

遵循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市检察院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成了预算资金逐年增加的科学增长机制。通过协调,市政府出台了《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管理规定》,使检察公用经费保障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

坚持公务“勤俭化”,收支“公开化”

今年以来,市检察院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事,降低公务活动成本,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抓起,狠抓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严格控制会议次数和规模,会议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会议用餐安排自助餐或者工作餐;公务接待从简,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接待支出,严禁相互吃请;严格管理办公用房,推进办公用房资源的公平配置和集约使用;能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不用公务车,能拼车的不单独派车;能通过信息系统共享的资料不浪费办公用纸,能共享的装备不另外配置。这些都是市检察院今年行政装备管理发生的新变化。

除了控制,市检察院坚持经费开支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全部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保证了全院办公办案经费的公开透明,有效控制了经费使用,杜绝了奢侈浪费。

坚持物业“市场化”,监督“智能化”

自2011年整体搬迁新址办公后,为了规范管理,厉行节约,市检察院就提出了“新定位,新机制,新面貌”的行政管理思路,将机关安全管理、驾驶员、书记人员临聘、保洁、园林绿化、设备维修、干警食堂等工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服务外包,自主经营的模式进行管理。

这样的创新之举,也杜绝了过去工勤人员与检察干警管理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的情况,有效解决了劳务管理使用矛盾,增强了对工勤人员的科学规范管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市检察院在反对“四风”,执行《条例》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一整套智能化监督管理系统。除了水电智能化管理以外,全院对所有车辆都安装GPS定位系统,有效杜绝公车私用;安装门禁打卡系统;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还建立了共享共用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检察技术升级,降低维修成本。

正如该院内部局域网、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的,全院干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业已蔚然成风。

(编辑:李念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