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健康养殖是重点 疫病防控是关键——访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局长谢朝君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常德日报 2014/4/16

记者:谢局长,你好。常德是养殖大市,在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去年情况。

谢朝君:发展现代养殖业,我们突出抓了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等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靠养殖发家致富大有人在。去年,全市出栏生猪614万头,出栏肉牛15.53万头,出栏肉羊178万只,出笼家禽1.17亿羽;水产品产量43.5万吨,养殖业实现总产值245亿元。

记者:听说去年畜牧兽医水产系统取得了多项骄人成绩,有哪些呢?

谢朝君:怎么说呢,是不是有点自夸嫌疑哟。去年是个“丰收”年吧,市局“破天荒”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集体,桃源县姚惠军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管理、渔业与渔政管理以及养殖业依法行政等工作都被评为全省先进。应该指出的是,去年全市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没有一起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畜水系统广大基层工作人员是有功的。

记者:今年养殖业发展有哪些目标?

谢朝君:今年,我们重点推进生猪和水产双百亿产业建设,完善监管体系,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在这一进程中,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打造生态型、安全型养殖业,期待逐步在全国叫响品牌。具体目标是:全市出栏生猪达到620万头,肉羊180万只,肉牛16万头,出笼家禽1.2亿羽,水产品产量达到45万吨,养殖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

记者:具体抓手是什么?

谢朝君:目标好定,实现不易。为此,我们确定了4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突出抓好生猪、水产双百亿产业建设。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强化品牌创建和开发,希望通过我们的艰苦努力,舞活产业龙头,搞活加工流通,提升品质档次;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抓好养殖业污染环境整治,这也是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四是加强项目管理,认真落实养殖业发展政策,确保不出纰漏。

记者:谈起养殖污染治理,这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话题。请问常德有哪些成功经验?

谢朝君:近年来,治理养殖污染,力争变废为宝,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常德成功探索总结了“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养殖模式、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水泡粪+固液分离”模式、复合生物滤池处理模式、有机肥加工模式,这5种模式,在不同的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省政府、省农业厅都给予充分肯定。2015年底,全市所有规模养殖场,都要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记者: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监测、预报、发布动物疫情,总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今年有那些具体举措?

谢朝君: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第一,突出防控重点,开展无疫示范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试点,做到发现早,消灭快;第二,完善防控机制,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推行检疫电子出证,逐步实现检疫票证、检疫检测记录电子化,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这根底线;第三,创新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管理模式,建设动物防疫指挥平台,增添动物卫生执法装备,强化兽医实验室建设,不断夯实防控基础;第四,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搞好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我们换个角度,请你谈谈当前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谢朝君:现在,已经进入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新阶段,目标要求更高,制约因素更多。我个人认为,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环保意识增强了,养殖业不治污,就是死路一条,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是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刻也松懈不得。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应对,主动把握,稳中求进,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同行前列,为常德百姓造福。

(编辑:李念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