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德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推动执行效率提升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常德日报 2015/12/4

经过半年的筹划建设,2014年9月16日,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大厅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今年4月23日,通过政府验收,执行指挥中心正式运行。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该执行指挥中心的网络查控功能和远程指挥功能成为提高执行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执行工作效率的利器。

网络查控成为执行工作效率提升的倍增器

该指挥中心执行查控中心配备10台终端,整合了“全国执行网络查控系统”、“湖南法院司法网络查控平台”、“湖南公民信息查询系统”、“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全国法院专用信息认证系统”,形成了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公民身份户籍信息等的网络查询功能。执行干警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身份和财产信息,11家银行还可以通过查控系统直接进行冻结,2家银行可以扣划。指挥中心启用以来,全市法院共申请查询142161次,反馈银行账户信息139387条,查询到有效执行金额13.46亿元,车辆信息2972条。其中单案最大查询金额2874万元。美的公司与刘某、彭某等4人商标侵权纠纷中,执行查控中心10分钟之内就查询到被执行人银行存款信息20多条。这些账户分布在全省4个城市,且大部分为空账户。当天执行干警就依据反馈信息精确冻结、扣划存款执结案件。以往这些需要4组执行干警行程数千公里,费时、费力、费钱逐个银行网点临柜查询的工作,指挥中心10分钟,“零成本”迅速完成,案件执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执行成本明显降低。

远程执行指挥系统整合凝聚全市法院执行力量

执行指挥系统通过远程及现场执行指挥,收集掌握两级法院重大执行案件、执行冲突信息,获得执行现场的音频、视频信息,调集执行力量,发布执行指令。以中院执行指挥大厅和执行指挥车为基础平台,基层法院及中院执行局配备单兵音频、视频采集和传输交换装备,通过4G无线网络与执行指挥中心连接,形成中院指挥中心对执行现场的远程指挥能力,全市法院现配备了15台单兵终端和一辆车载终端。今年8月,我市执行指挥系统实现了与省法院和最高法院的联通。今年4月,在本院执行的任某与湖南中宏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执行指挥系统首次投入使用。因执行标的房屋被案外人强占,当事人申请对房屋强制腾空。执行现场位于大型市场中,人流密集,环境复杂,容易引发矛盾。执行过程中,中院执行局长在执行指挥中心指挥,副局长带领执行小组前往执行现场,因情况复杂,指挥中心调集中院及鼎城区法院执行、法警近20多人前往现场支援,执行指挥车及单兵终端全程使用,震慑了执行标的房屋的占有人,圆满完成了腾空任务,使案件顺利执结。

公开执行信息,强化信用惩戒水平

执行法院将所有执行案件录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平台向全社会发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将符合规定的被执行人名单、信息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纳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该系统已与民航、公路、银行等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相关消费和经营行为,对其进行信用惩戒。截止9月,全市法院已经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发布失信被执行人2400人,并配合采取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将被执行人姓名、住址、照片及案件等相关信息在电视台、报纸、网络及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进行曝光,效果明显。先后有110多名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申请撤销名单,自动履行标的2700余万元。刘某与金某民间借贷案,被执行人立案后躲避执行,执行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其2次前往北京、上海均无法乘坐飞机、高铁,银行也拒绝为其提供贷款。今年1月,其主动现身要求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同意以700万元的价格将其资产抵偿给申请人。

(编辑:张蓝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