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德市法律援助中心援助执业律师李莉
曾经司法系统有这么一份统计,在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过程中,有“辩护人”律师参加的案件不足十分之一。为什么没有辩护律师?有的因为经济能力有限请不起律师,有的因为法律常识残缺不知道请律师……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些没有辩护律师的人往往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法律是公平的。”在李莉看来,法律面前不应该有“弱者”。2003年,从事专职律师11年的李莉毅然选择加入常德市法律援助中心,成为了一名法律援助执业律师。“法律援助律师一头牵的是老百姓疾苦,一头牵的是政府关爱。”李莉说,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捍卫法律的公平与正义,这是她一生的追求。
凭借多年的职业经验,李莉发现常德的弱势人群主要集中在妇女和儿童这个群体之中,所以她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是在妇女和儿童。
2013年,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一封求助信,信中69岁江老太的故事打动了李莉。1971年,江老太下班途中遭到抢劫,治疗期间陷入长时间昏迷,造成部分身体功能的丧失,不能行走。最初单位还安排人陪护,一切待遇照旧,但时间一长,单位便失去耐心,开始不闻不问。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单位突然安排劳资工作人员上门慰问,给了2万元,江家在不明情况下,让江老太在一份解除劳动关系的合同上签了字。从此,江老太连基本生活费也停发了,现在老人没有退休工资,没有医疗保险,只能靠社区低保及子女的接济度日。
故事虽然让人气愤,但李莉知道案子十分棘手,首先时间久远,如今单位是否还存在都是个问题。其次,单位已经和江老太签订了法定生效的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否接这件案子?李莉没有丝毫犹豫。
知道老人行动不便,李莉上门服务,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开始进一步了解案情。很快,江老太原工作单位被找到,这家单位虽早已改制,但原上级管理部门的档案还是能够查到。李莉根据档案找到当事人,讲事实、讲法律、摆道理,终于让其承认原单位采取欺骗手段让江老太签字的事实。同时,李莉又多次找医保、社保,反复做工作。最终通过审核,现单位为江老太补办了社会和医疗保险,老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整个案件历时一年多,两个月后,江老太拿到了退休金。而李莉又紧张地投入了新的工作。
李莉还非常关注未成年人的案件。如今,她平均每年都要处理30多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李莉认为,法律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对未成年人逾越红线的犯罪行为实施制裁,让他们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另一方面,它也是客观公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对于受害人、弱势群体,同样也适用于这些年轻的犯罪嫌疑人,在体现法律正义的同时也要体现法律的公正,法律援助挽救的是他们年轻的心。在办理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中,李莉不仅仅为接受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维权,还向他们通俗易懂地传授法律知识,教会他们人生的哲理。
除了法律援助的本职工作,李莉还积极参与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各项其他工作。在协助市政府为拆迁改造商户做法律解释疏导工作中,李莉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参与常德电台“行风热线”的节目,宣传法律援助并现场解答听众的法律咨询,担任常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顾问,负责本市范围内法律援助案件的申请,审查、指派、共办理民刑案件数百起,代写法律文书400多件,义务解答3800人次。李莉为保障辖区内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9年,李莉被省司法厅评为“法律援助先进个人”。2013年,她又被司法部评为法律援助服务标兵。
向社会弱势群体普及法律,客观公正地为他们维权、辩护,李莉说,她会不断地向着“法律面前没有‘弱者’”这个目标前行。
(编辑:张蓝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