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健身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是难免的。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掌握一些简便有效的急救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以避免伤害进一步加剧,加快康复过程,最大限度地保障健身运动安全。
一、腱肌单位闭合性损伤的早期处理
腱肌单位包括肌腱、肌腹、腱止结构及肌筋膜、腱鞘等附属结构。运动中,极易发生这些结构的捩挫闪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急性伤筋”。在受伤初期(24~48小时之内),不用仔细甄别其性质,均可按“PRICE原则”处理,即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保护是指根据现场条件(如使用绷带、海绵垫等)固定受伤部位,避免患部继续受到外力的牵拉,而遭受再度伤害;休息就是立即停止运动,让患部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切忌人为搓揉患部,减少受伤部位的炎症和肿胀,把出血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冰敷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是效果最为明显的,可以减轻疼痛和痉挛,减少酶的活性和机体组织坏死。可以用双层塑胶袋或湿毛巾装入碎冰置于伤处皮肤上,对冰过敏者,则以一层湿的弹性绷带包扎伤处,再将冰袋置于伤部,用弹性绷带固定冰袋。每次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以免发生冻伤或神经伤害。加压包扎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急性损伤,通常可用弹性绷带从伤处下面开始向上包扎,以螺旋状重叠包扎,均匀缠绕并且轻微施加压力,在伤处时用力要适当减小。此外,还可以使用毛巾、海绵、橡胶做的垫子来进行加压包扎。通过压迫可减轻局部伤害的肿胀以及内出血、淤血现象,防止渗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促进其吸收;抬高患肢即把患肢放置于稍高于心脏的位置,有效地改善静脉回流以促进消肿、减轻患肢重坠胀满等不适感。
二、肌肉痉挛的处理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体育运动中最多见的就是小腿腓肠肌的痉挛。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以使其缓解。牵引时切忌用力过猛,用力宜均匀、缓慢,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如果在游泳时发生小腿或脚趾抽筋时,宜先深吸一口气使身体仰浮于水面并大声呼救,同时用抽筋小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有助于消除痉挛。缓解后宜上岸休息,当天不应再下水游泳。
三、溺水的急救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将溺水者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如果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使其复苏。在心跳停止后的4分钟内实施最为关键,被称为“黄金4分钟”。
四、呼吸道阻塞的急救
健身者在健身过程中突然出现用手捂住脖子、呼吸困难现象(这是窒息时的典型症状),他遇到的可能是气道的部分阻塞。施救者应让病人坐在椅子上,上身前俯,双手撑于腿上,关则处于膝上方。用一只手拍击病人两肩胛间的北部,并鼓励病人多咳嗽。直到异物被咳出,呼吸恢复正常或者他的气道完全通畅。如果他不能咳嗽,并且发出明显的喘鸣音,对他人提问没有回答,说明他的气道完全阻塞,施救者就应站在病人身后,用双臂环抱其腰部并紧扣双手在病人的肋骨架下迅速地向上向内用力拉拨(海姆利希手法)。如果他的意识丧失,施救者应两脚跨于病人髋部两侧,把一只手的掌根放在肋骨架下的正下方,现将另一只手叠在前一只上,然后向前和向下推动施压(仰卧位海姆利希手法)。发生窒息,一定要采取急救措施,不要着急送医院。
五、中暑的急救
发生运动中暑时,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然后,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不宜冰敷否则容易导致血管冷缩影响散热。对于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送医院给予紧急救治。
(编辑:李念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