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烈日炎炎。在常德农林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田里,一老一少正观察着旱稻孕穗期茎秆的生长情况。他们正进行着一场科研接力赛——
老者,水稻育种痴心不改
老者是全国劳动模范、水稻育种专家李伊良。到今年晚稻收获的季节,他就80周岁了。然而,他依然在科研一线坚持水稻品种的选育。
水稻品种选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南繁”是水稻育种工作者到南方加速种子繁育的手段。李伊良从着手水稻育种工作的那一年开始,几乎每年都要在海南待一段时间,即使是春节,他也坚守在海南育种基地。
2015年1月,副市长朱晓平一行7人,到海南水稻育种基地看望专家,现场解决我市“南繁”科技工作者的住房问题。在车上,朱晓平对原农科所所长符建法说,常德种棉花明年省里不支持,农民种花生、种高粱都亏了,看看有没有办法帮市里解决农民漫天叫的问题。
坐在一旁的李伊良想到了旱稻——操作简单,省工,节水,产量不低,收入比棉花高,如果有适合常德种植的品种,棉区种旱稻既解决了棉农改种的问题,又为国家粮食安全出了力。当天晚上,他就联系同行,同行推荐了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余新桥研究员。当即,李伊良就拨通了余新桥的电话,说安乡县几十万亩棉田不知种什么好,想引种旱稻,余新桥表示支持。
2015年3月,余新桥也来到海南育种基地,与李伊良一见如故,谈了2个多小时。余新桥是湖北人,对湖南很了解,当年无偿提供20多个旱稻品种。身为常德市老科协成员的李伊良回到常德说起这事,市老科协第一会长钦时中很感兴趣,当时就建议把旱稻放在安乡县陈家嘴镇聂天喜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种。
20多个旱稻品种播种后雨水充沛,有利于出芽成苗,加上用种量较大,做到了一播全苗;出苗后因积水被淹过2天,底肥有些损失,造成后期易落黄,为此增加了追肥;从孕穗到收获未下过一场透雨,使各品种的抗旱性受到严格考验;由于秋季气温较平稳,有利于稻株灌浆结实,因此,除个别特迟熟品种和倒伏品种外,单产均在450公斤/亩以上。
今年,余新桥又为李伊良无偿提供86个旱稻品种做品种比较筛选试验;无偿提供17个品种作为安乡县17亩棉田示范种植;成本价提供200亩棉田推广种植试验的旱稻种子。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启了“长江中游棉地改种模式研究与应用”的课题。这3个试验分别在农林科学研究院、安乡县陈家嘴镇和汤家岗进行。李伊良水稻育种痴心不改,依然走乡村,下田间,头顶烈日,手把手地指导年轻科研人员。
少者,抓住接力棒不松手
少者名叫贾琳,2006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就职原常德市农科所,后又在湖南农大棉花专家陈金湘教授门下就读在职硕士研究生,2010年抱着出生才2个月的女儿完成了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贾琳说,一直从事棉花科研工作,这么多年经历了一个棉花辉煌时期,自己只是抓住了辉煌的尾巴;经历了一个低谷,就是棉花政策调整带来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
在棉花的辉煌时期,贾琳一直想搞一个棉花杂交品种,由于杂交品种选育在我们国家首先必须经过“生安评价”,即生物安全评价——不能是转基因!贾琳说,在这方面自己比较薄弱,杂交棉品种选育还没有搞成,又遇上国家棉花政策调整,科研又开始转向——在省工方面寻找突破口!选育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棉花品种,同样要经过“生安评价”!打破负相关,改造需要漫长的时间,贾琳的信心受挫。
棉花政策的调整,相应的科研经费减少,市场矛盾难以突破,贾琳思考着一个新的科研领域。学电子商务出生的她,想到大数据,虽然无法开展云计算,还是从网络和调查中找到了关键词——粮食、旱稻,非常有前景!国家为了粮食安全采取的是保底收购政策,2014年的调查也告诉她,棉农改种的愿望非常强烈。贾琳看好粮食的前景,对旱稻非常有兴趣,毅然决定转换领域。
2015年,李伊良从海南带回来的消息在贾琳内心产生共鸣,又正赶上农科所所改院的时机岗位调整。2015年年底,贾琳提出申请调到水稻室。2016年开始参与旱稻研究工作,在与农民的接触中,贾琳更加看到了旱稻的前景。如今,她已接过李伊良的接力棒,成为了项目主持人和即将成立的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的候选人。她还主动当起了李伊良的专职司机,接送老师上下班。
贾琳说,他们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适应长江中游棉区生产条件的耕作制度,选育和引进品质优、抗性好、适应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需要的新品种,研究相应的栽培技术并示范推广,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棉田种植成功转型;技术关键是适于棉田改种的旱稻、玉米、花生、油菜、马铃薯等旱地作物品种的引进和筛选;针对旱稻、玉米、花生等引进品种在与油菜、马铃薯等冬季作物的耕作搭配中品质、抗性、产量结构、株叶形态等方面的不足,选择性状互补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改造;开展适于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方向的轻简栽培技术研究;进行新的耕作模式、新品种、新技术的结合推广。创新点有3个:本项目培育适于棉区生产条件的改种作物并研究推广相应的轻简栽培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务实性强,有利于产业化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本项目重点研究作物——旱稻目前省内尚无育成品种的报道,本研究属填补省内研究空白;旱稻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改变我省稻米中镉等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大米出口。
棉花研究工作者贾琳实现了优美转身——接力,从旱稻开始!
(编辑 张蓝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