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面开展“二次创业” 打造民政事业升级版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常德日报 2013/10/14

——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龚美爱

市委六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吹响了新常德新创业的进军号,绘就了富民强市的宏伟蓝图,为包括民政在内的各项事业提供了新一轮的战略机遇和发展动力。市民政局作为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心大局,在推进新常德新创业战略的实践中发出民政的“好声音”?市民政局局长龚美爱给出了如下答案:“必须突出创新创优,全面开展‘二次创业’,打造民政事业发展的升级版!”

民政事业升级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具体概念,龚美爱认为主要体现在“四新”上。

基本民生保障再上新水平

目前,全市仅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优抚对象四类群体就达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要让他们得到更好的保障,共享新常德新创业成果,关键就是要以政策创新为手段,着力破解瓶颈,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高龄补贴标准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孤儿基本生活费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等政策制度,使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孤儿、高龄老人等群体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目前,民政部门正在重点推动低保和五保供养提标,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月人均300元提高到350元—400元,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年人均1300元提高到2000元,将全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4200元—4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0元—2500元。针对“支出型”贫困家庭、低保“边缘户”、“失独”家庭以及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困难群体的保障问题,民政部门正在加快探索出台综合性救助办法,将其纳入政策保障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同时,全面推行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努力让家庭收入和财产认定成为申请住房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以及其它政府救助的前置条件,通过严格信息比对和排查审定,确保救助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此外,将继续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千方百计扩大民生投入,力争我市慈善基金规模尽快突破1亿元,福彩年销量尽快突破4亿元。

基层社会管理再创新格局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民政部门将围绕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大力推进完美社区建设,力争2015年前全面完成社区公共服务站和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建设,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针对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组织,继续实行鼓励扶持,创新登记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4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在基层政权建设上,继续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确保村务公开率保持100%。在区划地名工作上,将围绕中心大局,着力服务好市主城区建设“双百城市”以及津澧融城战略。当前正重点推进武陵区、鼎城区、常德经开区、澧县部分乡镇改设街道、村改社区工作,加快完成市城区第三次地名命名、更名工作,为城市保留历史底蕴,增添文化内涵。

基本社会服务再上新台阶

民政部门所承担的婚姻登记、养老、殡葬等基本社会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城区重点建好市第二福利院,同时各区县(市)确保2016年建设好1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 80%的乡镇依托敬老院建立农村托老服务中心,50%的村居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站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在江北城区关停新二村殡仪馆,扩建白鹤山殡仪馆,扩大万金公墓规模,拓宽万金公墓进山道路。在江南城区新建德山殡仪馆及火化车间、江南陵园,搬迁新建鼎城殡仪馆,各区县(市)殡葬设施项目也同步推进。深入开展农村敬老院和城市养老机构星级管理评定、十佳民政服务品牌创建、军休服务“联包共创”等特色活动,对各类民政服务建立统一的作业流程、考核标准和检验尺度,确保服务不减配不打折。

队伍形象再求新提升

作为新常德新创业战略的民政篇章,民政“二次创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全市1200多名民政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从现在起,全市民政系统将以转作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培育干部创品牌、做群众工作、应对突发事件、廉洁自律四个方面的能力,用过硬的队伍保障民政“二次创业”。按照“一线一品”、“一县一品”的目标,推动各条业务线和各个区县(市)争创民政工作品牌,近期重点围绕退役军人“双带双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社会组织党建等特色工作,争创全国品牌。大力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民本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工作上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提升危机管控能力,搞好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基层民政事业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对民政工作的宣传。深入开展廉洁民政建设,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用风清气正的氛围保障民政“二次创业”。

(编辑:李念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