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移民局(扶贫办)局长(主任)徐术福
记者:徐局长,你好。移民和扶贫工作,都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没有移民的小康,没有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常德2017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2013年,全市移民扶贫工作的分量很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请你简单介绍一下。
徐术福: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和扶贫工作。从扶贫来讲,去年我们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的工作要求,坚持整片推进、联村开发、扶贫到户的思路,突出160个市县扶贫点村建设,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年脱贫11.3万人。从移民来讲,皂市移民安置搬迁扫尾顺利,桃源电站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基本完成。
记者:解决移民和贫困人口面临的各种困难,需要大量投入,你们肯定想了很多办法。
徐术福:正如你所说,做好移民和扶贫工作,必须真金白银,一定要投入实实在在的项目资金。去年,我们共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00多万元,比2012年净增800多万元;争取各类政策性移民资金4.9亿元,其中移民后扶资金2.7亿元。市财政安排扶贫资金2000万元,总量和增幅超历史。去年市委扶贫点村的投入多的达到1000万元,石门县所街乡麻纳峪村、骏马村、磨市镇九伙坪村,桃源县郝坪乡天会村、沙坪镇竹山村,澧县杨家坊乡回龙峪村目前完成投入都在400万元以上。同时,我们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去年天狮集团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母婴健康120”项目、“大手牵小手助明计划”项目落户桃源。
记者:今年,全市移民扶贫工作有哪些具体目标?
徐术福:今年全市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紧紧围绕“安民、稳民、富民”目标,力争全年脱贫11万人以上,全面启动300个扶贫点村的“六件实事”行动计划,深入推进160个村的扶贫办点,争取上级扶贫项目资金3000万元以上。同时,全面完成皂市水库移民安置任务,完成移民后期扶持投资5000万元以上。
记者:保重点,克难点,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现实要求。请问我市有什么新思路,新举措?
徐术福:今年,中央、省里对扶贫工作发了专门文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特别是提出要实行精准扶贫,办好十件实事。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进300个重点贫困村的义务教育、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卫生设施、交通基础、社会保障“六件实事”三年行动计划。这是充分结合中央、省里精神和常德实际提出来的。目前我们正在起草出台“六件实事”推进方案。各级都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六件实事”工作,将“六件实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工程,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六件实事”按时按质全面完成。
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变以往单靠“输血”扶贫的模式,实现“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并重,是确保长期脱贫稳定脱贫的关键。请问我市有何抓手?
徐术福:当前条件下,应该说“输血”式扶贫还必不可少,我上面提到的“六件实事”,就是脱贫的基础。当然,基础设施改善了,还不能确保“长治久安”,必须增强发展后劲。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方面,要抓好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要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大贫困村产业培育力度,引导贫困村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农民合作社,支持创办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发展等,实现区域突破,辐射发展。另一个方面,要抓好能力提升。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学技。要抓好贫困村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好贫困地区学生的因贫辍学问题,特别是要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获得职业等级资格证书,以增强贫困家庭劳动力的致富本领,同时,我们还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全市重点贫困村实用技术学历教育培训。只有这样,贫困的帽子才能彻底甩掉。
记者:抓移民工作也好,抓扶贫工作也罢,创新工作机制,才能事半功倍。中央的《意见》,更是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6方面机制创新,常德准备怎样做?
徐术福:我们根据中央、省里有关文件精神,将突出四个方面的机制创新:一是精准扶贫机制。解决“扶谁的贫”、“谁来扶贫”及“怎么扶贫”的问题。要利用单位定点帮扶、干部联户帮扶,解决好扶贫点村、贫困户发展突出问题,做到每村(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二是社会帮扶机制。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使社会各方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三是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评方案,强化对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及扶贫点村三个层次的考核。特别是对区县(市)政府扶贫工作的考核,纳入市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容。四是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出台扶贫专项资金实施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使用的方向和流向,强化监管,简化程序,提高效益,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编辑:金 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