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88名教师赴“三区”支教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常德晚报 2015/8/29

8月27日上午,我市88名赴“三区”支教的教师坐上大巴车,奔赴张家界永定区、武陵源区、桑植县、慈利县和我市的石门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提升我省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三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我市从2014年至2020年,每年组织优秀中、小学学校教师到“三区”支教一年,去年派出了82名教师。今年派出的88名教师中,有特级教师一名、骨干教师十来名。

市教育局及各区县教育局,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经费补助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部分费用用于支教老师的工作补助,并在评优评先、职称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尽量让老师们为“三区”的教育事业安心支教,做出成绩。

托付“支教”接力棒

当日上午,市教育局为88名教师召开了一场热烈的欢送会, 一个特殊的面孔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来自湖南幼专附小的特级教师盛平,去年,她是赴“三区”支教教师中的一员。此次出现在欢送会上,是为了给今年参与支教的同事送行,“我正式把支教的接力棒交到王菊芬老师手里了。”

王菊芬即将前往石门县楚江镇龙凤小学,是此次赴“三区”支教教师队伍中唯一的特级教师。“我出身农村,现在有了能力,也想把自己的所学回馈给农村。”

看着即将踏上支教之路的同事,支教往事在盛平的脑中渐渐浮现。

去年这个时候,盛平走进石门县蒙泉镇磐石完小,负责二年级51名学生的数学、音乐、思想品德三门课程。

刚到学校时,盛平发现当地的学生基础较差,一节课下来,能掌握新知识点的学生往往只有十几名,她一边教二年级的新知识,一边补一年级的知识点。农村办学条件有限,教室里没有像样的教具,她找来纸板,手制算术题小卡片,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锻炼计算速度。在上《长度》一课时,她借来米尺、卷尺鼓励学生自行去量身高、黑板和课桌的长度,使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更为形象。一位女生走到盛平面前,欣喜地告诉她:“盛老师,我觉得数学好好玩,你来后,我觉得数学好容易哒!”一年后,盛平所教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由原来的80.25分提高到90.56分,合格率由原来的93.75%提高到100%。

磐石完小85%为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极度不自信。有的孩子在食堂吃着饭突然就哭了起来,仔细一问原来是“想妈妈了”。盛平觉得除了上课,她还想帮这群孩子做点什么。

在她的积极联系下,2015年4月,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与发展室主任刘忠义带领在读教育硕士黑晟斌、王铮走进磐石完小的教室,为六年级的孩子与蒙泉镇中小学教师代表上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孩子们从未上过如此轻松的课,课程结束,他们的心头涌入一股莫名的力量,“盛老师,我感觉很多事情我都可以做到。”一名六年级男生高兴地与盛平分享课后感。

2014年11月4日,盛平原来所教的班级,湖南幼专附小二年级170班33名学生及32名家长带着350多册图书、几百套文体用品,来到磐石完小。两所学校的孩子结成了友谊对子,互相交流分享,轮流表演节目,还在操场上进行了一场拔河友谊赛。盛平说:“我想通过这场手拉手联谊活动让完小的孩子觉得,有很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他们并不孤单。”

父女俩开车送到永定,只为让她支教更安心

“在家要听爸爸的话,放寒假妈妈就回来看你。”支教教师队伍中,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默默地站在妈妈身后,妈妈搂着她的肩低声嘱咐。

这位妈妈是汉寿县岩汪湖中心小学的杨硕老师,当得知我省“三区”支教政策后,杨硕就想报名参加,却又担心女儿、老公无人照顾,左右为难。得知妈妈的想法,懂事的女儿主动提出:“妈妈你去吧,我能照顾好自己,我可以在学校吃饭!”说到女儿,杨硕眼眶泛红,搂着女儿的手更用力了些,“女儿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好在她比我坚强。”为表示对妻子的支持,也为了让女儿和妈妈多待一会,杨硕的老公决定开车将妻子送到张家界永定区沙堤乡沙田完小。

学生送老师,高喊“要保重身体”

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姑娘不远不近地跟在支教队伍后面,格外引人注意,记者上前询问,才知道她是来给自己的老师陆羚萍送行的。

小姑娘名叫宁千佳,是市二中原204班的学生,陆羚萍是她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3年间,陆老师言传身教地改变着这个内向的小女生,也让宁千佳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早,她就从经开区坐公交车过来为老师送行。老师们在开欢送会,她就一直等在门外。话比较少的她,看着老师放好了行李才走上前,安静地站在老师身边。

汽车发动,她把不舍都留在眼底,凝视车内的老师隔着车窗挥手告别,“老师,你要保重身体!”

(编辑:燕汝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