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品牌的核心,是品牌的根本。滁州经开区致力于以先进标准引领企业质量提升,不断创新质量供给,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面提升经开区制造业质量水平和品牌形象,走质量强企、品牌兴企之路。
思想引领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经开区坚持大力发展名牌战略,推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创立品牌。围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经开区梳理和完善了全区品牌培育规划,制定了针对性的培育措施,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走访了开发区的规上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并强化企业对“滁州经开区制造”品牌建设的工作意识。
经开区坚持按照《滁州经开区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实施方案》部署,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立品牌建设和质量培训专项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管理能力和营销水平,努力将机制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发挥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企业标准和质量提升内生动力。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安徽名牌、安徽著名商标,引导企业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培育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的知名品牌产品,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经开区全国智能家电品牌示范区已经正式获批筹建,园区安徽名牌总数也达到了24个,4家企业入围2016年滁州市市长质量奖,园区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标准制定
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技术标准在促进创新、改善竞争、确保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开区通过典型引路,积极培育、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国家、省内的标准化活动,引导园区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推动园区企业产品标准由跟随者向创新者、领跑者转变。
为了进一步激励园区企业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经开区规定,对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把握“话语权”,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在完善外部激励措施的同时,经开区不断提高园区企业参与区域标准制定的内生动力和综合能力。2016年,经开区邀请了安徽省质监局对园区获证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强化了企业标准化知识,使经开区获证企业全面了解掌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新变化,做好标准换版应对准备,引领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经开区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实施。与此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标准化工作交流群,组织经开区企业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工作,为企业提供创建服务。
截至目前,经开区家电企业共制定或参与制定63项国家标准、35项地方和行业标准。
强化监管
保障企业质量发展
在鼓励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同时,经开区积极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强化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及责任追究体系和重要消费品召回制度,为建立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开区深入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质量信用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推进质量信用等级评价,让企业切实认识到抓好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意义,主动担起社会责任。
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2016年,经开区对园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列入国家能效目录的产品开展能效检查,对不符合能效管理办法的企业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逾期未改正将依法立案处理。同时建立产品质量监督和风险监测机制,开展产品质量整治。2016年先后5次配合省质检院、市监督检测中心深入园区50余家企业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查产品50组,并对产品质量长期不稳定、人为降低产品质量水平的违法企业和无证生产企业,坚决依法查处。通过突出质量监督职能,坚持问题导向,对企业生产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从而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