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发轫 苏滁产城一体化“加速跑”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6/5/31

橘红色的教学楼、上下两层的室内运动场、大型的学术报告厅、学生随手涂鸦的创意墙、班级墙上的班训及班主任寄语……走进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一股清新风扑面而来。

2015年9月,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引入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与其合作办学,又名南琅小苏滁分校。不到一年的时间,前身是农村小学的南琅小苏滁分校在教学硬件、教学理念、师生风貌等方面发生了质的改变,成为滁州市小学中一个新的样板。

从农村小学华丽转身为滁州市小学界的新样板,这得益于苏滁现代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所谓远见成就未来,苏滁现代产业园以“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定位,深入实施环境立区、产业兴区、教育强区战略,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三方面的有机融合,以教育为园区的发展基础和不竭动力,带动苏滁园区产城一体化快速推进。

快乐学习 小学校园里吹来清新风

“活跃在校园,快乐每一天”,刚走进苏滁一小的校园,记者就被校园大门上的几个大字所吸引。这是苏滁一小的校风。

深入校园,校风里的“活跃”、“快乐”在孩子们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标准化的操场上,孩子们开心地上体育课;室内活动中心,兵乓球台前孩子们你来我往;教室内,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举手踊跃发言……快乐地学习已蔚然成风。

在教学楼墙体上镌刻着南琅小苏滁分校的办学理念——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采访过程中,孩子们从记者身边走过,都礼貌地问声“老师好”,不围观、不起哄,让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开朗和礼貌,也见识到了孩子们的自信和自主意识。

窗明几净的课堂上,老师将提前做好的PPT用畅言教学系统来传授,图片、音乐、文字等丰富的内容,让课堂不再刻板,而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生动又形象。班级外墙上全体同学和老师的合影、班训、老师寄语等,让人耳目一新。

殊不知,这样一所小学其前身是南谯区大王镇中心小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小学发生的巨大变化与苏滁现代产业园区的定位和发展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滁宁“牵手” 农村小学注入南京血统

产业的集聚发展,可以推助一个地区经济腾飞,但对苏滁现代产业园而言,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才是其终极梦想。为此,产业园在规划伊始就明确了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在区内规划出一片集商务、居住、教育、娱乐、购物、休闲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

在这CBD的蓝图中,园区当家人深谋远虑: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所所学校。“园区人口的聚集,需要依靠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才能真正留得住园区里的产业人口。”苏滁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彬说,一个高品位的基础教育,才能有较高的城市品位。教育对城市开发有着重要作用,优质教育的发展可以推动产城一体。

2013年8月,大王镇中心小学新校区开工建设,2015年上半年完工,并改名为“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校区总投资6500万元,占地面积44361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规划设计了36个标准教学班,可同时容纳2000名在校学生。

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宽大的室内活动中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优美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达到了名校水平,师资、教学理念等创建名校元素的软件成为了一桩大事。

为了给园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在滁宁一体化思路的指导下,该园区积极联系南京方面,市委主要领导为开创滁宁两地教育一体化奔波,得到了南京市大力支持。2015年5月,经过精心地筹备,苏滁一小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签约合作办学。

饮水不忘掘井人。苏滁现代产业园区坐落在南谯区大王镇内,为了园区产业的发展,大王镇农民让出了土地。园区的管理人员认为,理应让他们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园区新建的小学位于安置小区附近,让农民的孩子能就近上学。

潜移默化 “小主人”理念渐融进校园

引入名校,关键是办学理念的转变。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核心办学理念是“三个小主人”教育,既“学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这也是国内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成功范本,“三个小主人”教育在国内小学教育研究中获得了国家级大奖。

2015年7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组织专家组为南琅小苏滁分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的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做指导和评估。随后,南琅小苏滁分校老师分批次进驻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跟岗学习,接受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也组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到苏滁一小上公开课……

为了弥补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园区公开招聘16名年轻教师,充实到南琅小苏滁分校的教师队伍。2015年9月,南琅小苏滁分校举行了开学典礼。不知不觉中,这所学校发生了大蜕变。

“从以前的教师为中心,转变至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更喜欢课堂上的互动了。”从教20年的胡佳佳,原是大王镇中心小学教师,之前的教学状态是她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她已经汲取了南京琅小的教学理念,围绕孩子来设置课堂内容,“孩子们听课更认真了”。

南琅小苏滁分校的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逐渐向素质教育延展。学校开设了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社团,“三个小主人”教育理念已融入了教学中来。“我喜欢下棋,参加了学校的棋社。”五年级2班的孙爱宁同学,面对记者的采访落落大方,她认为现在上课很有趣,课堂上和老师有充分的交流,而且能在学校里学到很多课外知识。

酒香不怕巷子深。随着产业园区工业人口的聚集,南琅小苏滁分校的学生人数也随之增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目前现有的学生人数从以前的370人,增加至500多人。

“两校无缝的合作,给南琅小苏滁分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副校长胡志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教育领域的合作方式,推动滁宁一体化进程,打造一所苏皖名校。

教育发轫 园区产城一体化“加速跑”

城市形态无论怎样现代化,归根到底是要宜人,要为人的安居乐业提供最大便利。36平方公里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区也是如此。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滁州市政府合作开发投资约100亿元的项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结合滁州本地特色进行的升级。因此,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对园区来说有着借鉴作用。

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多年来,始终坚持科教兴区战略,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新城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文明水平的重要抓手,集全区之力构筑教育改革发展“快车道”,园区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大发展的新路。目前园区拥有各类教育机构200多所,成为国家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教育对园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吴彬说,目前园区内有20多家外资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都要在此生活,因此将苏滁一小打造成苏皖名校十分必要。好的企业需要配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好的教育资源也将推动园区企业的发展,甚至城市的发展。教育是园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园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园区前进的“发动机”。

今后,产业园将着手引进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以此为突破口,聚集客商,吸引人才聚集,从而实现园区产城一体化的大跨步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