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除夕,农历乙未年的最后一天。“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执念。到了年末,买火车票、汽车票回家又成了热议的话题。
几年前,滁州北站排“长龙阵”购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几个售票窗口全部开售,购票“长龙”一直排到来安路上,为了购票人方便,现场临时搭起帐篷,“最可爱的人”在现场维持秩序。可近两年里,大家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买票“长龙”似乎不见了,火车站售票窗口冷清了,汽车站内也鲜有滞留乘客。回家的人还是那么多,但买票却不再难于上青天了,这是由于网上购买火车票、汽车票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同时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使得今年回家的路越走越“宽”,家也越来越近。
火车站售票大厅冷清 抢票“大战”移至网络
2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滁州北站售票大厅。记者所见的空荡荡的售票大厅与正在进行时的春运似乎不搭调,每个窗口前只有一两名旅客。正在值班的一位铁路公安民警说,以前买票排“长龙阵”的场景已经不见了,现在都是网络抢票。
买票“长龙”不见了,但票真的好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票难求现象依然存在。该民警告诉记者,网络售票预售期比站点长一倍,比较紧俏车次的车票,多数都会在网络预售开始后被迅速“抢光”,不再需要在车站排队“抢票”。
不变的是紧张的票源,变化的只是抢票的方式而已。据了解,大多数旅客已经习惯用网络、电话购票,只有少数旅客通过代售点、车站的售票窗口进行购票。其实买票“长龙”并没有消失,只是从售票大厅转到了看不见的互联网上。
记者在售票大厅的一段时间内,不时有旅客来到大厅网络售票机上取票,然后拎着行李走入候车大厅。虽然网络售票机没有多少人排队,但是取票的人却络绎不绝。
汽车站购票排起“长龙” 站内鲜有乘客滞留
记者来到滁州汽车中心站售票大厅,里面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几个售票窗口前均排起了“长龙”,一直延伸到了大门口,所幸每个购票人排队等候的时间并不长,“长龙阵”快速地向前移动。“我是坐车到定远的,”一位排队买票的乘客说,刚刚坐火车从外地回来,所以来这边买票回家。
买票排成“长龙”,那候车室是不是已经爆棚了呢?记者随后来到候车室看到的情景和售票大厅内恰恰相反,这里没有售票大厅热闹,候车室的长椅上虽然有乘客,但还有空位。只有在马上要发车的班车检票时,候车室才显得有些热闹,但乘客们凭票排队,秩序井然。
车站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一些到定远、明光等地的热门路线已开通流水班次,不限量售票,只要有旅客就有车次,以满足滁州各县市区乘客过年返乡、探亲访友的出行需求;一些偏远、冷门路线则定员售票,有多少座卖多少票,因此有出行需求的旅客可提前购票。
记者在售票大厅内看到,与火车站一样,汽车站也有网络自助购票取票机,虽然到窗口购票仍是主流,但已有很多旅客到自助购票取票机前研究如何使用,两台机器前不时有乘客前来取票。
记者站在一台售票机前试着操作了一下,这种机器一方面可以取出在网络上订好的车票,同样也可以现场购票,只要按照机器上的相关指示一步步操作,就能够现场自助购买到所需的车票。相对于窗口购票,网络购票、自助购票更便捷。
自驾回家说走就走 回家的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过年回家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许多在外漂泊的滁州人纷纷开起了私家车,回家的方式又多了一种,让回家的路越走越“宽”,家也越来越近了。
老家在全椒的彭先生在上海工作已经有八九年,谈起回家过年的经历,他一肚子苦水。上海虽然是大站,但是年前从南到北方向的车票从来都是一票难求。几年前,他和妻子在春运火车票开售的第一天就赶到售票窗口抢票。“站得腿都酸了,可是没办法啊,不抢票就回不了家。”他说,代售点买票、托“黄牛”买票等方式都曾尝试过,甚至有两年因为买票难而没有回家。
有了孩子之后,彭先生一咬牙买了辆汽车。“带孩子回家又是奶粉,又是尿不湿,几大包几大包地拎,实在累得够呛。”他说,现在回家都是开车,过年也不例外,而且高速免费通行,开车回家也方便,说走就能走。
辗转多地只为回家 舟车劳顿也很幸福
春运中最幸福的,莫过于那些已经买到车票、踏上回家过年旅程的人们。在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候车室里,提着大包小包行李、年货的旅客脸上都有着对回家按捺不住的兴奋。
在山西上大学的小高是定远人,虽然早就放了寒假,他还在学校多留了一段时间,2月3日才乘火车回到滁州。他前一天从太原坐了整夜的火车到了滁州北站,又匆匆来到汽车站买票转车回家。记者注意到,除了行李箱,小高还拎了几大包山西特产。小高说,自己去上学的时候家里人没能陪着去游览一番,于是就带一些山西当地的特产回来给家人尝一尝,让家人尝尝自己在学校吃到的味道。
带着孩子回家的刘女士也是定远人,几年前嫁到马鞍山后,今年头一次回娘家过年。这次,刘女士和自家弟媳妇一起,先从马鞍山坐火车到滁州,再转汽车回定远。连着几年没能陪爸妈过年,今年踏上归途的她有些急切,一直向进站口张望。很快,刘女士乘坐的汽车到站可以上车了,她立即拎起大大小小的行李,拉着孩子往车上走去,踏上了回家过年的最后一段旅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