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州市经济责任审计局细化落实争先进位工程深入推进“三会、四提、五变”活动

2020年10月30日 10阅读 来源:宿州市人民政府 2015/10/28

为贯彻落实省厅“争先进位工程”活动要求,提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工作水平,宿州市审计局在全市审计系统中开展“三会、四提、五变”专题活动。市经济责任审计局深刻领会“三会、四提、五变”审计工作思路,细化措施,推动审计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 “会查、会写、会讲”能力。

一是“会查”。市经责局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仅要学习审计、财务、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知识,更要学习研究国家政治理论和政策导向,第一时间掌握国家最新出台的财经政策法规,并应用到实际审计工作去。同时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审计专题培训活动,邀请财政和市局业务骨干来进行授课培训,积极向审计厅、审计署争取各种学习培训名额,为审计干部学习新知识提供机会,增强了审计人员对问题查深、查透的能力。

二是“会写”。撰写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工作总结等各种审计专业文书和宣传稿件成为当今的审计人员一项必备的职业技能,经责局各业务科室撰写的每一份审计报告,都要经过业务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相关业务科室的复核,综合科的审理,业务会议讨论和局长办公会审定,针对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分析不足,查摆原因,帮助年轻的审计干部总结提高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总结和归纳,经责局业务科室不仅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审计信息任务数,同时结合争先进位工程要求各科室每月至少撰写一篇问题类信息和“争先进位工程”宣传信息,在《拂晓报》或省厅网站发表文章不低于3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征文、论坛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审计人员审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是“会讲”。市经责局每星期开展一次工作调度会,在会上,审计干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发表意见,做到互动和交流。同时,通过开展专题交流活动,增强审计人员表述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做到敢讲,会讲。

专题活动促使审计人员提升了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成为业务精、笔杆硬、表达强的“三会”人才。

二、合理规划、周密布置,实现“提面、提能、提质、提效”。

一是“提面”。“四提”是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双重要求,要求审计机关要进行合理规划,逐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对纳入范围的单位和项目实行全覆盖,对审计人员而言,要扩大学习范围,不能仅局限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要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擅长,实现互补。今年市经责局对被审计对象实现动态管理,实现经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常态化。按领导干部事权、财权和单位性质,将被审计对象划分为ABC四类进行分类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做到3到5年轮审一遍。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摸索审计新模式,提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审计全覆盖,不能留死角、留盲区。

二是“提能”。每个审计项目由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与年轻同志进行师徒结对,不断提升年轻同志的工作能力。并积极安排年轻同志参加审计署、省厅安排的审计项目,让年轻同志在实践中成长,转变为业务能手。鼓励从事综合管理的审计干部参与审计项目,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全局审计业务能力。

三是“提质”。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应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放在首位。市经责局从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审计程序实施方案、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审计意见和建议进行复核,对报告中事实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是否得当、定性是否准确等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做好项目复核工作,督促业务科室认真整改,使审计结果充分利用。

四是“提效”。在力量的配备上,从县区抽调审计专业人员、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进行合理分工,提质提效。在审计项目安排上,实行领导干部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本级审计与授权审计相结合、一般程序与简化程序相结合的审计新模式,尽可能对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进行统筹整合,切实做到同步安排、协同实施、共享成果。在方法的创新上,经责局到实地考察研究,决定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平台,从而达到节约审计资源、便捷查阅资料、提升工作效率、共享信息资源的目标。

三、适应审计工作新形势,努力完成“五个转变”。

一是“变压力为动力”。当前,审计监督任务越来越重,对审计人员执业水平和审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市经责局积极应对压力,迎难而上,工作中要求清晰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差距,将压力化为动力。同时,为了预防各种职业病,调动大家积极性,聘请了医学方面专家授课,并组织审计人员打太极拳活动,大家做到了劳逸结合,既锻炼了身体,又保持了昂扬的工作热情。

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作为,推进审计管理、制度创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经责局统一经济责任审计文书格式,出台了《宿州市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流程图》、《宿州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复核暂行办法》、《宿州市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定期报告制度》等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三是“变封闭为公开”。当前政务公开透明度越来越高,经责局全面及时的公开审计结果,定期通报整改情况,安排审计整改专题会议,增强了审计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体现审计的监督效果,努力打造“阳光审计”。

四是“变自审为互审”。新形势下,经责局探索审计全覆盖的新路径,整合各方面审计资源,为此邀请特约审计员深入审计组,参与审计项目工作,特约审计员发挥了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特长,为审计项目谏言、把脉,体现了审计的引导、帮助和预警作用,提高了审计质量,提升了审计成效。

五是“变盲目审为重点审”。今年,经责局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因地制宜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同时将公务支出、公款消费、机构设置和编制使用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结合县区乡镇长审计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审计,不断充实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抓住重点部门、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安徽省宿州市经济责任审计局王文峰供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