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州市坚持目标标准拓展工作外延着力做好贫困县退出后半篇文章

2020年10月30日 10阅读 来源:宿州发布网 2019/7/2

宿州是安徽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五个市之一,辖四县一区,其中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埇桥区为省级贫困区。建档立卡之初,全市共有贫困人口61.27万,贫困发生率11.8%,建档立卡贫困村359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聚力攻坚,通过几年努力,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减至2018年底的6.8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2%,贫困村全部出列,砀山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经省政府同意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为切实做好贫困县退出的后半篇文章,宿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目标标准,拓展工作外延,不断在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上下真功、出实招。

一、强化政治引领,压紧压实责任,坚决防止松劲歇脚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宿州市委高度重视脱贫之后的干部思想工作,为防止出现松松劲歇歇脚的思想,市委适应形势需要,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一是压紧压实市级领导责任。明确市级领导同志其他工作与脱贫攻坚有冲突的要一律让路,保证主要精力抓脱贫攻坚。同时,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县区制度和市四大班子领导联系贫困村制度,安排10位市级领导联系县区,市四大班子每个市领导包保一个贫困村,常态化开展“五级书记遍访”和“四不两直”暗访暗查,联系县区的市级领导,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四不两直”暗访”,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压紧压实县乡责任。明确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下沉一线,每周拿出50%的时间研究推进扶贫工作,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80%的精力要用于脱贫攻坚。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每月主持召开一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坚持问题导向,下沉一级调度,集中调度脱贫攻坚相关领域的突出问题。除要求县区委书记汇报当前工作存在问题和思路举措外,每次会议每个县区安排一名工作落后乡镇的党委书记表态发言,对连续两次作表态发言的乡镇在全市通报批评,对连续三次表态发言的乡镇启动问责,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责任机制。三是压紧压实驻村帮扶责任。组织召开县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共计2.8万人参加的驻村帮扶工作会议,开展“双述双评”活动,组织第一书记代表工作队向乡镇党委述职、接受评议,自然村扶贫小组长向村党组织述职、接受评议,引导广大帮扶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更加自觉扎根基层、履职尽责。

二、坚持目标标准,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清理补齐攻坚短板

一是开展全面排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大排查工作,对全市26.2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过、人人清,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排查过程中,做到“五个结合”【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省委巡视扶贫领域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与国家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与贫困县退出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与2018年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与“五级书记遍访”相结合】,坚持举一反三,一体调度,一体整改。二是实施常态暗访。每个月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之前,市扶贫开发局会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暗访,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在领导小组会上进行通报。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暗访,制定了《宿州市市级领导“四不两直”暗访工作方案》,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相关市领导积极参与,直奔基层、直插一线,开展暗访督导。形成暗访通报,相关市领导签字后,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发县区整改办和相关市直单位,并抄送相应县区委书记。三是系统补齐短板。对于排查出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坚持系统思维,注重长效机制,分类推进整改。例如,针对保障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少数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偏低”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饮水型氟超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今年计划解决209个行政村73.9万人饮水型氟超标改水问题。针对保障义务教育方面存在的“个别重度因病因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因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导致义务教育保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由各县区教体局和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制定方案,广泛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确保这些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充分得到保障。

三、坚持统筹兼顾,拓展工作外延,强化揽全局促攻坚

在坚持目标标准,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的同时,宿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跳出扶贫抓扶贫”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用脱贫攻坚带动其他工作,以其他工作的提升来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一是聚焦群众满意度,全面开展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充分整合各领域涉贫信访线索,各级扶贫部门联合信访部门集中收集涉贫信访信息,建立涉贫信访台账,因户施策,推进涉贫信访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聚焦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戒十做”“十整治十坚持”要求,制定出台《宿州市“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照“十个有之”,坚持规矩严在经常、监督抓在日常、作风转在平常,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专项行动,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坚持从本级抓起,从自身改起,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率先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突出政治建设,聚焦“两个维护”,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深入开展班子及个人对照检查和相互批评,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全力防范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出台了《关于市县区巡察向村社区党组织延伸全覆盖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强化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有效压减基层腐败空间,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2019年,在巡察监督和案件线索直查直办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一季度全市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数同比下降43.3%,处理人数下降30.9%,党纪政务处分人数下降20.5%,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明显好转。(宿州市扶贫开发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