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埇桥区: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 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宿州发布网 2019/5/15

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_副本.jpg

近年来,埇桥区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为埇桥乡村全面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调结构优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埇桥区现有粮食、畜禽、林业、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林业产值突破170亿元,全区农业产值115.6亿元,增幅3.3%,全区15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幅14.36%。按照埇桥区农业资源优势,划分粮食生产功能区190.33万亩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95.76万亩;在埇东北部大力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埇西南发展玉改饲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

全区产业按照“两核多翼、多园多点”布局。发挥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作用,打造村级现代农业示范点。全区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及面的产业发展态势,使各地产业发展有思路、有亮点、有平台。

培主体建园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为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埇桥区出台了关于《落实宿州市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意见的细则》(埇政办秘〔2017〕130号),区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发展资金,对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撬动了社会资本、资源向农业方面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埇桥区2018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50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5家,家庭农场14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14家,联合体89家,联合体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5600余户。

为加强产业集聚,强化示范引领,埇桥区以埇桥国家现代农业产园创建为重心,大力推动农业园区建设,园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打造了绿色家居产业园、城东循环经济产业园、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都市绿谷产业园等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乡镇均有一个农业开发区。

铸平台提科技,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皖北试验站技术研发能力,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全区农业信息服务热线实现全覆盖;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智慧农业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北斗基站;建设土地流转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平台。

深入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行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企业建成并运行污染处理设施比例达80%以上。2018年埇桥区被评为安徽省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下一步埇桥区将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根据粪污吸纳能力,合理安排种养规模。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扩大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卫星遥感技术的示范应用,建设区级农业大数据平台。

建基地创品牌,推进农业服务业发展

近年来,埇桥区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的思路,从基地做起,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和著名品牌,全区农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拥有符离集烧鸡、红树湾地板2个中国驰名商标,“斯华奇”厨柜、“天维牧康”牛肉等30多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安特酒精被用于剑南春、五粮液等高端白酒的生产,八张莴笋占据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60%的份额,草源牧业牛肉已打入南京麦德隆等高档超市,烧鸡及休闲食品远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人人家饼干成为杭州G20峰会茶歇餐点,皖神面制品、安特食品、东平木业、东大木业等企业年出口创汇1.29亿美元,“符离集烧鸡”“埇桥区人造板”“顺河木业”位列全国区域百强品牌,总价值达93.09亿元。

埇桥区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土地托管,实现分散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结合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培育农机、植保、水利等农业服务主体,涌现出意利达农业科技服务合作社、淮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农业服务组织200多家,每年有10万多人从事农业服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广,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打捆经营、抱团发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服务主体,全区89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各类服务组织100多家。农业三产比重逐年增加,产业层次更加清晰,专业化程度更高,休闲观光、服务业成为农业发展新驱动。

下一步,埇桥区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联结能力,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为他们提供专用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做亮做强品牌,提升竞争力。借助全程社会化服务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项目,继续引导适度规模土地流转和整村推进土地托管,催生更多农业服务型经营主体,并进一步发展壮大。

育电商促乡游,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埇桥区按照农业“接二连三”、农村“退二进三”、农民“进二进三”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二产、三产。深入实施“农业+互联网”工程,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埇桥区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园、三八街道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园区达到4家,总入驻企业达到145家。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全区已发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星级农家乐3个,夹沟镇五柳村、西二铺都市绿谷农业观光园、沈圩苗木花卉产业园、符离镇清水湾、桃园镇市外桃园等一批集水果采摘、休闲观光、垂钓、餐饮、登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已初具规模,全区旅游接待人数3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6亿元。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埇桥区是农业大区,要围绕现代农业和三产融合,抓好“做强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繁荣乡村服务业”五大工程,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企业,建立一批专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谋划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等大专特新项目,推动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依托全程社会化服务、扶持村集体经济等项目,推动适度规模土地流转和整村土地托管,推进农业规模化管理,发展壮大农业服务业;依托深厚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和优势农业资源,做好乡村旅游业;做好农业园区,加强产业聚集和示范引领;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产品电商;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进种养结合和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建设一批利益链接紧密、产业链全、带动能力强、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龙头带动、合作社服务、大户生产、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多方融合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强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地抵押贷款,继续扩大“劝耕贷”覆盖面,支持发展补充性商业保险;创制扶持政策,推动社会资本投入。(埇桥区农业农村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