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埇桥区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城区创建短板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宿州发布网 2019/5/29

自2018年5月2日宿州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扎实有序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今年2月,中央文明办公布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宿州市位居全国第十三名、全省第二名,特别是在国家年度测评中,群众满意度高达99.20分,居全国113个地级市前三位。

全员发动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埇桥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市“1+2+N”创建总体思路,坚持“全员全域、精致精细、落细落小、提高提升、常态长效”创建工作思路,以问题为导向、对标达标、补齐创建短板,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

明确任务,落实单位责任。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8版),制订了《宿州市埇桥区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分解表》《宿州市埇桥区2018年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任务分解表》《宿州市埇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工作方案》,明确区直各单位创建任务和包保社区责任,要求区直单位在主动靠前推进责任落实的基础上,主动融入街道、社区,真正深入创建一线,服从社区统一安排,主动包到楼栋和街巷,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把各类资源、各种力量用于解决社区创建实际困难,通过密切合作推动社区创建工作落实。

明确方向,压实属地责任。各街道、社区切实承担属地责任,统筹做好小区、街巷的整治提升工作。要求街道班子成员分工包到社区,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公共卫生间、公益广告、楼道灯、“牛皮癣”、分类垃圾桶等逐项排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全员参与,创建热度不减。没有一个与创建无关的人,群众的支持关乎到创建的成功。各街道、社区围绕提高群众知晓率,走上街头,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并通过网络评议、访谈对话、市民互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带来的新变化、出现的新亮点和取得的新成效,增强宣传的感召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切实把创城声音调到最大、氛围造到最浓。

全力保障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项目建设抓保障。充分利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加快项目建设。在全面完成2018年度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加快推进2019年谋划的178条街巷道路改造、18条精品街巷改造、5座公厕提升、11条街巷补损绿化、10个街头游园建设、80个老旧小区改造、10个城区菜市场提档升级、5所小学新建及改扩建、4条城市出入口改造提升。

日常中抓提升。有效的城市管理一定是可持续的,各牵头责任单位从配强执法力量、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入手,推动雷厉风行的强制入轨向和风细雨的常态管理转变,抓反复,反复抓,引导广大市民和商户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上抓管理。围绕提高工作落实力,修订《宿州市埇桥区城区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督办方案》,继续坚持市级督办单交办、领导现场督查和问题跟踪督办、现场交办制度,持续开展好对区直机关、街道社区、乡镇、学校、医院、物管企业的月考核、月排名、月通报、月奖惩制度,通过强有力的督查督办和持续不断的月度考核,紧盯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做到奖一批、罚一批,重奖重罚、奖惩分明,坚决杜绝突击应付、敷衍了事、工作作风轻浮现象,促使问题一件件、一批批真正解决,确保各项创建工作快落地、真落实,网上申报材料不失分、得高分。

创新思维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全面推进“红色物业”。完善“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成立宿州埇桥红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出台了《埇桥区“红色物业”实施方案》,明确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强化对社区工作的管理,通过制订方案、现场指导,推动形成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讨的管理机制,为全面推进“红色物业”奠定民主管理的基础。强化物业企业管理,发挥“红色物业”作用。区住建局、埇桥红色物业公司建立常态化的会商机制,明确物业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管理机制,落实资金、组建物业服务队伍,从居民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迅速落实环卫保洁、垃圾处理、杂物清理、“牛皮癣”清理、文明劝导、公益宣传等工作,先期完成了28个居住小区的“红色物业”试点,再逐步推进“红色物业”规范化管理,力争年底前实现384个无物管小区“红色物业”的全覆盖。

加强流动摊贩治理。市城管局埇桥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街道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对城区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密集区域进行排查,设置了一批临时疏导点或便民点,通过强化日常管理,做到规定时段、规定地点、规定区域经营,人随摊走、摊走地净,通过定点、定时、定标准的管理,有效缓解了游商扰民和影响交通的问题。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埇桥区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失信行为,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持续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增强企业及其职工的诚信观念。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引导,持续推进“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制作刊播一批以诚信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把诚信要求有机融入到各类社会规范中,努力建构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由区发改委牵头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公开等有关工作制度,在社区设立“红黑榜”,定期发布信息。

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各乡镇、街道、村(居)切实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水平,做到“七有”(有固定场地、有必要设备、有人员管理、有识别标牌、有活动计划、有活动登记、有经费保障),建好用好“五大平台”(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着眼群众需求,着眼重点工作,用活现有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建设模式和活动品牌,努力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工作样板。区委宣传部牵头,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纳入意识形态考核,督促各级各部门高标准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环境保护、家风家训、移风易俗等系列实践活动。(马存朴 李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