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挖掘历史内涵 拓展教育功能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4/11/19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建设提升工作综述

水牢大坑白骨堆积,衣物用品血渍斑驳,刑具病房铁证如山!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内,陈列着侵华日军野蛮暴行留下的罪恶铁证,时刻提醒着后人们铭记苦难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点燃爱国热情。

今年以来,市文广新局在市委、市政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精神的引领下,积极申报项目资金,充分挖掘大通万人坑的历史内涵、不断拓展放大其教育功能,加快推进建设提升步伐。

加强保护 入选首批抗战遗址名录

“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较为分散、体量大,不易管理和保护”。据教育馆负责人李文玉介绍,以大通万人坑为核心的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共有9处,分别是万人坑、秘密水牢、站后碉堡、碉堡水牢、窑神庙、日军地堡、日军南宿舍碉堡、日军司令部和日军弹药库。其中,在万人坑原址上建设的教育馆,肩负着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史料征集、保管、研究,以及部分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的管理和保护职能。

从年初开始,教育馆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要求,努力做好九处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的保护和档案编写工作,并定期派人到遗址所在地实地查看,多次面向周边居民开展《文物法》宣传,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保护文物安全。教育馆还专门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省文物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前往大通万人坑实地考察,召开保护研讨会,听取各方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整理吸纳后逐步推进实施。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也于今年九月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成为安徽省仅有的两处遗址之一。

积极申报 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和保护,并根据其保护级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因此,做好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的保护发展工作,必须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各级财政资金。

“长期以来,教育馆坚持免费开放,保护开发和维修提升所需的资金缺口很大”。陪同采访的市文广新局政策法规科科长王克永告诉记者,教育馆现有的展览布局和内容,是在2005年淮南矿业集团划给淮南市政府时临时布置的,许多展板、设施已较为陈旧。为进一步做好建设工作,迎接明年抗战胜利70周年,教育馆在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于今年5月争取到“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修复与保护”项目资金;先后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保护规划方案立项报告》、《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陈展提升资金申请报告》、《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馆舍维修资金申请报告》,以及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的安防、防雷、消防工程立项报告等7个申请项目文本。目前,已有3个申报项目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复,争取到一批项目资金,其他项目正在等待批复中。

创新办展 放大爱国教育基地功能

11月17日,记者在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采访时见到,馆里正在安排落实一批图片资料展览相关事宜。正在现场忙碌的李文玉馆长告诉记者,教育馆除了长期坚持免费向社会开放,认真做好零散参观群众的接待服务工作,广泛组织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参观活动,还制作了许多临时展板,主动到各厂矿、中小学校去开展巡展,让更多的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尤其是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馆藏资料,教育馆派人赴各地探访幸存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从他们手中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证物。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基地教育功能,馆里多次与省、市档案管理部门对接,主动承接省、市抗战时期的图片资料展览。此次正在布展的,就是向省档案馆积极争取来的1937年—1945年日军侵占安徽重要图片资料展,共计90幅,预计将于12月份在馆内展出。

作者:陈崇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