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服务举措、维护市场秩序、创新监管模式,全市工商系统扎实推进服务与监管并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双轮驱动”为经济发展助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2016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紧扣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履职尽责,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服务为先,助力发展显现新作为
服务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市工商系统将“服务”二字贯穿始终,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助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积极助企融资,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题。一年多来,立足工商职能助企融资98.49亿元,出台《“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信用增信贷款(担保)的实施意见》,对“守重”企业增加10%至40%不等的贷款增信额度,在信用融资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品牌提升,拓展市场主体内在价值。进一步帮助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工作,积极申报和评选中国驰名、安徽著名和淮南知名商标,争创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142件,市知名商标235件,有效注册商标6543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4件。
——强化消费维权,促进消费环境有效改善。健全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和消费纠纷快速调解机制,强化对消费投诉举报的受理、分流、办理和“诉转案”工作,积极探索先行赔付机制。关注通讯网络、医院收费、汽车售后等民生热点问题,构建消费维权的社会共治新机制。一年多来,全系统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12202件,处理率98.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4.46万元。
监管为要,打造市场新秩序
“监管也是服务!”市工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工商系统秉承科学监管、一体化监管的理念,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
——商品质量监管不断加强。强化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监管,2016年对重点消费领域39大类886个批次的商品进行了质量抽检,及时公布抽检信息并对问题商品开展市场清查。2017年抽检范围将扩大至41大类商品,1至5月已对429个批次的商品进行了质量抽检。
——网络市场监管稳步推进。深入开展“红盾网剑”专项行动,一年来,共检查网络主体2400余户次,实地检查网络商品经营户501户次,直接处理网络消费投诉155起,抽检网络经营商品42个批次,查处网络违法案件25起。
——加强专项领域市场监管。深入开展红盾护农工作,组织开展农资、汽车、旅游、成品油等专项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切实保障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一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32件。
创新实践,信用监管日渐成熟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工商局坚持“宽进严管”,强化信用监管,深入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企业信息年报,加大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力度。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变原来的被动年检,为现在的主动年报,大幅提升了市场主体对信用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市场主体诚实守信经营。2016年全市118297户市场主体的综合年报率达93.59%。
——健全“双随机”抽查机制,建立执法检查新模式。今年淮南作为全省“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惩戒试点城市,通过建设“一单、两库、一网”,先后启动了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烟草零售企业的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检查结果对外公示。
——扎实开展联合惩戒,推动信用体系建设。2017年1月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联合惩戒机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进行管理和惩戒。在财政奖励补贴、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对被失信企业以限制和禁入。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正在实现。
从过去以“审批”为主,转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从管理与服务并行,到“优化服务”和“信用监管”并重,全市工商系统正以职能转变的“靓丽转身”,换取人民群众的更大福利。
作者:柏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