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零时,淮南首例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纳税成功申报,我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第二场战役”迎来顺利开局——“加减乘除”齐发力 税制改革送“红利”
“我们是第一次申报增值税,没想到国税部门考虑得如此周到,在他们的辅导下很轻松便完成了这项工作。”6月1日零时,看到网上办税平台增值税申报表后显示的“已提交”变为“已申报”,市房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不住感慨。
这是继5月1日我市营改增试点四大行业顺利开出增值税发票之后,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成功申报纳税的首个案例,也标志着我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第二场战役”迎来顺利开局。首个申报日,全市国税系统共办理营改增业务353笔,其中:营改增新户登记31笔、发售发票119笔、代开发票82笔、其他营改增业务121笔。
纳税服务做好“加法”
为应对营改增试点首个申报期办税高峰,国税部门整装待发、便捷服务,实行网上办税、预约申报、专窗申报、绿色通道等方式,积极为试点纳税人做好纳税服务。
市国税局增设营改增办税服务区4个、窗口20个,开设营改增“绿色通道”14个,抽调人员补充到应急办税厅、导税咨询台、自助办税服务区;全面启动纳税申报培训,分行业编写培训资料,编印申报指引9000册,制作申报样表12类,对内利用周末时间培训好营改增税收政策师资团队,对外分行业、分类别培训一般纳税人800余户(次),通过以案说法、模拟操作等形式,确保纳税人全面、准确申报;制作公益广告《一分钟读懂营改增》、《生活服务业营改增动漫宣传片》,依托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国税网站、微博微信、税企QQ群等载体,公告办税时限、流程和方式。同时,市国税局强化国地税合作,在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互设窗口11个,积极筹新中国成立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
应急响应做好“减法”
为了第一时间掌握并满足纳税人合理办税需求,市国税局实行值班带班制度,局领导轮流在办税服务厅蹲点值班,做到统筹协调、现场解决、当场落实,成立6个应急小分队,入驻各办税服务场所,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市国税局组织学习省局下发的应急预案,要求相关人员熟悉文件要求,掌握应急状态下的业务处理要求。完善办税服务厅应急预案,细化应对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办税拥堵、现场冲突、系统故障、交通堵塞等情况进行逐项排查。组织应急压力测试,安排专人维持现场秩序,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确保纳税人成功申报。
针对各项纳税申报应急和准备工作,市国税局制定专项督查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时间节点,由局领导带队开展专项督查。同时,由专人负责国税网站在线咨询、市民心声、市长热线等平台涉税问题解答工作,第一时间为纳税人答疑解惑。
包保服务做好“乘法”
在纳税申报辅导中,市国税局对全市5984户应申报纳税的营改增纳税人实行包保责任制,明确87名包保责任人,逐日梳理、归集营改增户管确认、信息录入、系统推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行“人盯人、一对一”服务,帮助试点纳税人熟练掌握申报表和税负分析测算表填写、网上办税、取消认证勾选等流程,及时办理纳税申报。
同时,市国税局抽取18户样本企业指派专人提供“保姆式”跟踪咨询辅导,帮助样本企业在网上办税平台预生产环境模拟申报和模拟信息采集操作,对申报数据和《营改增税负测算分析表》的填写进行事前审核,确保样本企业6月8日前准确无误地完成首期申报纳税。
减轻税负做好“除法”
在服务纳税人“报好税”的同时,市国税局积极做好税负分析工作,帮助纳税人算好减负账。市局专门成立营改增税负跟踪分析工作小组,特别选取社会关切度较高且具有行业代表性、本地特色性和统计科学性的企业作为税负分析样本企业,并于5月19日至20日,举办了营改增税负分析测算表的填报及案例分析培训会,为税负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6月1日,我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四大行业有20户纳税人完成了纳税申报,与原缴纳营业税相比税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对于老百姓较关注的二手房交易、房屋租赁业务,经统计,5月份,地税部门累计代开增值税发票1363份,代征税款256.9万元,与原缴纳营业税相比税负下降4.8%。
从数据可以看出,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一目标,税制改革变成了企业实实在在的税收“红包”。
作者:柏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