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法院审委会“庭审亲历”活动纪实
安徽省高院于2014年4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庭审亲历活动”。谢家集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旁听庭审,直接参加合议庭参与案件审理,让裁判者当面倾听当事人的诉辩,全面掌握案情,逐步解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努力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听案无声,“审者不判,判者不审”
“王某某诉曹某某、淮南某公司合伙纠纷一案向审判委员会汇报如下……”这是近日,谢家集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开会讨论案件的场景。
长期以来,案件承办人如遇到疑难、复杂、敏感以及在辖区内有重大影响或者合议庭意见不统一的案件,先向审委会汇报案件基本情况及合议庭意见,再由委员们就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最后投票决定结果。这种不看卷、不听审,只看报告、听汇报的“审判”方式被喻为“不看病就开药方”。而法院的审委会一般均由院长、副院长、相关业务庭室领导组成,但随着行政事务的增加,他们的审判业务就有所放松,而且这种只听汇报、看材料的方式,也使得他们无法深入了解案情、发现问题,有时甚至会发生片面的听取汇报,做出的结论很难达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观案有声,委员亲临庭审现场
“庭审亲历”案指的是疑难、复杂、敏感案件;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辖区内具有统一裁判标准、指导同类案件审判意义的案件;信访风险评估等级高的案件;其他拟提交审委会讨论的案件。
2014年5月23日上午,谢家集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葛某某受贿罪、单位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告单位淮南市某事业单位受贿罪一案。该院审判委员会全体委员旁听案件庭审。
6月26日下午,谢家集区法院审委会全体委员在会议室,集中观看了6月18日开庭审理的张某诉李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庭审录像。
无论是在旁听庭审,还是观看庭审录像,审委会委员总是认真做着记录。结束后,委员们对《庭审质量评查表》中的庭容庭貌、庭前准备、庭审开始、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庭审结束等6大项29小项进行考评打分,并提出规范审判活动的建议和意见。
“庭审亲历是对案件当事人和法律负责任的体现,委员们对证据和控辩双方或者原、被告的意见进行深入接触,防止过去因承办法官汇报不当影响委员对案件的全面判断。”该院副院长、审委会委员吕爱琴如是说。
今年4月,谢家集法院积极开展“庭审亲历”活动,要求审委会委员全年总计不少于10件,截至目前,该院已组织审委会委员16次集体旁听案件审理。
执槌主审,院长直接担任审判长
“砰!”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敲响,10月15日上午9时,淮南市八公山区原教育局局长王某某受贿一案在谢家集区法院刑事审判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担任该案审判长的是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审委会委员常炎丽。
谢家集区法院“庭审亲历”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党组要求院党组成员每年亲自承办具有代表性、疑难性等案件2件以上,审委会委员亲自承办5件,且需涵盖刑事、民商事、行政等案件。截至10月,该院审委会委员担任案件主审人亲自办理案件198件。
审委会委员通过亲自办案,能够对案件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一线办案法官在办理案件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审委会委员带头审大案、办难案,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业务上可以对年轻法官传帮带,有利于年轻法官的快速成长。“截至目前,我院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838件,结案1526件,结案率83%,民商事案件调解率77%,服判息诉率为92.3%,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该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左侠龙说。
该院刑庭助理审判员黄宏认为,观摩审委会委员的“示范庭审”,极大地调动了一线法官尤其是年轻法官进一步提高案件质量、效率,钻研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法官规范庭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促进该院审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刘银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