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推进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今年以来,大通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规范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村(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建设,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了群众“多头跑”、“来回跑”、“重复跑”的困扰。
9月11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在实地调研了九龙岗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和大通街道居仁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后,对该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和工作站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工作运转中整合人员、整合机构、整合资源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给予了较高评价。
为加大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力度,该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领导、人员配置、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交流、每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保障了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的加快推进。
该区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把位置最好的办公室腾出来,严格按照一厅(办事大厅)、两室(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室)的标准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便民服务设施,倾力加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服务场所建设。
该区各村、社区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开展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建设。部分有条件的村、社区还单独建立了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设置了便民服务工作台,安排专人在前台统一受理、统一答复、统一引导,并在内部分设相对独立的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区域,且在显著位置标注统一名称,努力打造为民服务和综治维稳信访融为一体的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该区85%的村居都设置了独立的矛盾纠纷调处室,并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平安宣传栏,将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人员情况、监督电话和以服务承诺制、值班备勤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联动协调制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张贴上墙,方便群众监督。
据悉,该区财政按照每个村(社区)5000元标准以奖代补,投入资金40万元。该区各乡镇、街道投入在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建设上的经费平均达到10万元。该区各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信访中心专项经费分别按照辖区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和1.2元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经费由乡镇、街道负责保障,村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经费列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范围,专项经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
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的总体思路,该区在单位职能不变、体制不变、人员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将乡镇(街道)维稳综治办、信访办、民政办、司法所、武装部等部门工作人员集于一体,建立乡镇、街道维稳综治工作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中心下设立4个工作小组:民情信息收集组、人民调解工作组、治安防控指挥组、追踪问效协调组,实行“五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受理来信来访、统一分流矛盾纠纷的处理单位和部门、统一协调疑难复杂问题、统一调配人力、物力、统一跟踪问效,确保综治中心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该区各村、社区整合了综治站、民调会、治保会、民兵连、团支部、妇联等资源力量,建立了村、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负责上述几项工作的干部为成员,同时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民兵、妇女、治安联户长、平安志愿者为信息员、调解员、义务巡逻员,实现和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的对接。
“资源整合不是各单位功能的简单叠加和人员的简单集中,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产生‘1+1>2’的效能”。
为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便民利民。该区各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都建立健全了工作例会、首问负责、工作流程、限时办结、情况报告、督察督办、资料台账、检查考核等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组成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具体职责。
为充分发挥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各组成部门、单位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联动,做到协调配合、规范高效,该区还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信访问题联处、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服务管理连抓等一系列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形成党政主导、综治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基层组织网络和运行体系。
作者:张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