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群众满意“绑定”政法干警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4/6/24

淮南大通区推行政法干警“一线工作法”提升群众安全感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是老采煤区,群众安全感一直不高,甚至曾经落到全市倒数第一。然而,不久前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度大通区群众安全感已上升至全市正数第一,与此同时,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也跃居全市第一。

大通区的治安状况为何发生这么大变化?淮南市大通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德兰的答案就是把群众满意与政法干警进行“绑定”:政法机关领导在一线深入,干警在一线服务,社情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

为此,大通区在全区政法系统全面推行以实现“助推平安大通建设,提高群众安全感”为主题的“一线工作法”。工作开展一年来,大通区400多名政法干警分为69个小组,共走访群众4360余户,召开座谈会120余次,发放“平安建设”宣传资料2.8万多份,协助解决矛盾纠纷22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

一线工作解民忧

“感谢大通公安分局干警不辞辛苦多番奔波,终于为我女儿解决了户籍问题!”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新华村村民程东向说,派出所离新华村24里路,为给女儿补办户籍,派出所民警先后到村十余次,走访核实身份。

原来,今年59岁的程东向多年前与一名流浪女成亲生下一女。因妻子存在精神障碍,无法说清户籍所在地,两人多年没有领取结婚证,从而造成女儿没有户籍。今年,程东向女儿就要上高中了,却因为没有户籍而面临无法入学的窘境。孔店乡派出所民警在到“一线工作”中了解此事后,向区委政法委、公安分局进行汇报。补办户籍涉及计生等多个部门,孔店乡派出所将问题上报后,大通区委政法委先后三次牵头召集多部门协调会,研究程东向女儿户籍问题,最后经多部门协调,为程东向女儿办理了户籍和身份证。


    在走访中,大通区政法部门干警还了解到,孔店乡由合肥市长丰县划归淮南市大通区管辖,由于区划调整和计生问题等历史原因,部分群众长期无法办理户籍及身份证件,就学、婚嫁、务工等社会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这些情况汇集到区委政法委后,为彻底解决孔店乡群众的户籍问题,大通区委政法委指导大通公安分局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并协调区卫生、计生和孔店乡政府等部门共同配合。通过采取户籍民警包片入户走访、采集信息资料、上门服务咨询方式,本着特事特办原则,专项组定期召开会议研判、深入解读法规政策,实行“一站式”服务解决,帮助104名群众解决了户籍问题。

一线帮扶结情缘

在“一线工作法”具体规划方面,大通区政法部门均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设计了符合实际的一线工作路径。区法院针对农村交通事故上升,将庭审开到村委会。

“问最不稳定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如何化解;问最棘手的矛盾纠纷有哪些,如何解决……”大通司法局创新实施了以纠纷苗头排查在先、相关法律宣传在先、群众情绪疏导在先、稳妥化解矛盾纠纷为标准的“三先一稳”工作法,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013年以来,排查出矛盾纠纷692起,有效化解692起,化解成功率达100%。

“我们检察长刘琰积极帮扶听力障碍女童张文佳,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医治,还经常通过班主任了解张文佳学习情况,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照顾,帮助她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今年除夕夜,因为放心不下小文佳,刘琰更是把她接到自己家中让其感受家的温馨。”区人民检察院干警说。

失聪孩子张文佳今年已经六年级了,虽然其家庭贫困跟着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但她身残志不残,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通检察院干警张春义在孔店乡大郢村挂职第一书记期间,了解到张文佳的情况后,及时为她申请了“阳光检察爱心基金”,并对她开展“一对一”爱心助学帮扶。

据介绍,“阳光检察爱心基金”是大通检察院在推行“一线工作法”中的一项创新,专门用于扶危济困、爱心助学。张文佳有幸成为爱心基金的第一名资助对象。

大通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德兰说,一线走访干警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群众这么欢迎干警,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困难群体,没想到一些农村的环境条件还如此艰苦。干警通过全面走访工作,在掌握所联系村(社区)基本情况的同时,思想认识迅速提高,积极主动接近群众,脚踏实地、真情实意地为群众想办法、解决难题,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法制日报记者 李光明)

(转载自6月16日《法制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