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至30日,我市连降暴雨,使我们联想到9年前的那场暴雨。
9年前的7月1日这天,暴雨袭击了上窑林场西大洼的职工家属区的老房子,这些房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砖石瓦平房,每户仅有40平方米,全家老少三代居住,大部分属危房。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几位老同志与上窑林场党员领导干部在林场共同过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会,亲眼目睹了职工住房内进水、家具家电均泡在水里,几位老同志看到这一幕,下决心要帮助上窑林场职工改造危房摆脱困境。几位老同志一致认为,建纪念林就是为了弘扬新四军精神,为群众办实事,一定要把上窑林场职工危房改造当做当年新四军纪念林景区建设的项目任务之一。
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几位老同志与市林业局及上窑林场的领导共同研究,决定采取“三统一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职工自筹资金)的办法,在居住区内,拆迁重建。该项目于2008年5月16日正式动工至2009年春季前建成。单体住宅106幢每户两层,建筑面积247平方米,此后又建起多层住宅楼两幢(65户),每户建筑面积113平方米,取名“思源新村”。思源新村整体布局严谨,水电路等公用设施齐全,花草树木掩映其间,环境堪佳。职工们搬进新居后由衷地说:“住这么好的房子,人老几辈都不敢想,这都托纪念林的福,是新四军精神放射的光芒”。
9年过去了,当年拆去的危房重新建成的楼房能经得住最近暴雨的考验吗?带着这个疑惑,7月1日,我们来到上窑林场的思源新村。我们先到上窑林场老场长胡传玖家,老胡眼睛不好,正在听收音机。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伤感地说:“那时上窑林场在全省113个国营林场中职工人数最多,每年上级给我场拨款8万元,可退休工人及在职工人的工资就需要30万元,日子太艰难了。职工的危房我们也想改造,但力不从心。如今上窑林场遇到了好机遇,新四军纪念林建在我场,给我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资金有了,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天上下再大的雨,我们也不必担心。”走出胡场长的家门,门口4米宽的下水道内奔腾的山水,轰隆隆的翻冲过三道拦水坝,汹涌地流向窑河。
越过小桥,我们来到已退休的上窑林场副厂长赵清寿的家。当我们提起9年前的那场暴雨下得怕人时,赵清寿的老伴吴正霞还心有余悸地说:“那天赵清寿开党员大会,洪水进入我家屋内,淹没了家具,我的两个小孙女吓得直哭。我想家里财产损失,以后有钱再添置,保护孙女要紧。我把两个小孙女抱在大桌上,我一手扶一个,直到家人赶到,才将小孙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赵清寿说:“2006年的那场大水,我家小儿子收获的500多斤小麦,未来得及转移被洪水泡坏了。最近,我们一家人围在电视机旁,看到外面的暴雨如注,我家无一处积水、安然无恙,感慨良多:要不是市林业局及时决策,林场领导痛下决心、职工积极响应,以自力更生为主,辅以必要的外援,为我们盖起了漂亮的楼房,日子过得多滋润。要是还住在低洼的旧房内,连降这几天的大暴雨,我们的日子将怎么过啊!‘饮水不忘打井人!’我要牢记这一古训,学会感恩。我是一名孤儿,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是党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国家的干部,我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革命的晚节,发挥晚年的光和热”。
我们朝老工人王保英家走去,老远我们便看见王保英老人一手拎着两袋东西,拍打邻居家的门。我们问:“给邻居送东西?”“这不,今天大孙媳妇生了重孙子,12天送奶糖礼,我给邻居送些鸡蛋,同贺新禧”。当我们提起9年前的这一天时,王保英打开了话匣子:“那天正是我二儿子李国勇结婚的大喜日子,全家人刚为新郎铺好床上的床单,准备休息一会时,突然天降大雨,家里进了水,全家人迅速地跑到附近人的家里避雨去了。洪水退去后,新买的家电等东西全坏了。如今二媳妇住在二楼,楼内宽敞明亮。大孙子也在新楼上结了婚,并喜得儿子,我这76岁的退休职工四世同堂,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要教育好晚辈好好工作,报答党对我们老职工的关怀和爱护”。
上窑林场职工家属杨英昌身有残疾,他说:“2006年的那场大雨我冒雨回家,由于道路崎岖眼看就要被洪水卷进大沟里。幸遇附近村民李同阳一把将我拽住,救了我的一条命。如今道路平坦,下大雨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回家里。感谢党的民生工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
作者:殳建雨 吴正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