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市76岁的禁毒志愿者张玉奎
自编禁毒教材、举办健康教育咨询、组织禁毒文艺演出、参与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组建淮南市第一个禁毒志愿者支队……
近些年来,76岁的张玉奎像一支继续燃烧的蜡烛,为禁毒工作孜孜不倦的、无怨无悔的贡献,先后获得“淮南市老有作为先进个人”、“淮南市禁毒志愿者先进个人”、“安徽省江淮禁毒公益先锋”、“安徽省禁毒志愿者小分队代表”等荣誉。特别是2013年,他当选中国助人为乐好人。
1998年,张玉奎光荣退休。本来,他可以过上儿孙绕膝安享天伦的幸福生活。可是,目睹毒品猛于虎,他又积极投身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从此走上了一条长达十几年的义务禁毒之路。
随着禁毒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张玉奎意识到,青少年是容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发易感染人群,受害程度也最深,因此学生群体是进行预防性教育的重点,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了将禁毒宣传带进学校,他在学校开设禁毒教育课程,同时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撰稿、编辑,反复修改宣传材料,与编委会合作编纂出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远离毒品——青少年禁毒教育读本》,该书后来被评为十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二等奖。
为了做好禁毒普法工作,张玉奎不断搜集与毒品有关的各种材料、信息,并查找各类毒品案例,学习与毒品相关的知识。为了寻找实例,他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走进了成功戒毒人员的家中,了解他们从吸毒到戒毒的过程。利用这些素材,他自己制作编写了禁毒宣传材料,免费向社区居民们发放,并经常通过以讲解、座谈、板报等形式开展的禁毒宣传活动,劝诫大家远离毒品。如何让枯燥乏味的禁毒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张玉奎一直通过思考、钻研,潜心创作各类普法作品来破解这个难题。他多次到新华书店和其它书店去调研,发现没有成套的禁毒教育文艺材料,于是萌发出编写一套禁毒文艺材料的想法。通过收集素材,反复推敲,他精心写出的第一篇禁毒教育文艺作品是《禁毒教育三字经》,经多方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在1000多字的诗歌里,他用通俗的语言,将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戒毒的方法、禁毒的意义讲得一清二楚、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省电视台还把它改编成少儿歌舞,排成节目,拍成视频,在省和地市电视台多次播放,作为经典留了下来。
为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的合力,张玉奎还多次参与派出所联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联动,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图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吸毒人员的现状,分析吸毒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影响,讨论分析吸毒者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强禁毒、拒毒意识;同时密切与家长交流,进行禁毒宣传和教育,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们作禁毒知识的专题讲座,分析禁毒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呼呼家长从自己做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为纪念“六·二六”国际禁毒日,张玉奎每年都精心策划、组织参与多场禁毒文艺演出、社区巡回演出等。其中,在禁毒文艺演出中,由张玉奎策划、创作的《从头再来》荣获全国二等奖,并赴京演出。同时,为了动员更多的人投身到禁毒宣传工作中来,张玉奎四处宣传发动,筹划组建了淮南市第一个禁毒志愿者支队,成为淮南市第一个禁毒志愿者。此外,他还参加了市红十字志愿者、市城管志愿者、市普法教育志愿者等多种公益活动,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老骥伏枥,余热生辉。走到哪儿,普法到哪儿,公益路上不停歇。多年来,淮南大地,无论农村、机关,还是学校、企业,都留下了张玉奎老人义务禁毒普法宣传、热心公益活动的足迹和身影。“我也遇到过冷言冷语,遇到过不理解,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脚步不停歇。”张老说,投身公益、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是他一辈子从不后悔的选择!
作者:何婷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