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窑镇借势发力,重新出发,焕发迷人新机
上窑镇是淮南市东大门、古“寿州窑”的发源地,境内有国家级上窑森林公园和3万多亩碧波荡漾的高塘湖。多年来,小镇的“休闲属性”吸引着市内外不少游客前往休闲度假。这一两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上窑镇更是散发着越来越迷人的“新机”。日前,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了上窑镇,见证上窑镇建设美丽乡村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美化环境整治先行
白色的墙壁、红色的招牌,进入上窑镇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后,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首先看到的是206国道上窑镇镇政府东边的那一排排规划统一的门面房。2016年1月,该镇建设美丽乡村项目启动后,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墙面、招牌经过整治,以往杂乱无章的墙面和招牌被统一为白、红两色,而门前的空中线缆也经过入地、捆扎,整理成一道道排列整齐的“琴弦”。以往上窑镇的标志性建筑——窑河闸拱桥也经过美化,原有的白色粉刷成了蓝色,而这条路上的环境更是干净整洁,眼见无垃圾。
据介绍,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启动后,上窑镇从环境整治入手,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并配齐配全卫生保洁设施,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和长效的资金保障。对206国道、新武路、中心街、沿湖路等地段进行集中整治,加强粉煤灰、水泥、石材、煤炭等过境运输车辆管控。
对于空中线缆,该镇组织人员清除老旧、废弃线杆,清除弱电杆桩,减少过城过街线路,做到“多杆并一杆、走一向”;并结合公路疏通工程,对老化、破损路面进行修护,对背街小巷道路进行硬化、亮化,保证居民安全出行。
在上窑街上,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一辆辆小汽车都停放在路两边的一个个固定停车位上。据介绍,为了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上窑镇制定了停车管理制度,合理规划设置社会停车场,让车辆有序停放。
配套设施提升环境
在上窑高塘湖旁,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该处的排涝站工程施工现场,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我市重点水利工程,排涝站将很快发挥重要作用。
“你们应该夏天来,夏天这里很凉爽!”看到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一行在高塘湖边采访,一些村民提醒着,他们说经过整治,高塘湖变美了、变绿了,他们最喜欢在夏天的傍晚坐在湖边纳凉。
据介绍,为了扮靓上窑、绿化上窑,上窑镇大力实施环境绿化工程,在高塘湖岸边栽植1000米垂柳、桂花、女贞,在沿街商业门店前修建花坛,在206国道旁修建绿化带,让绿色充溢在上窑居民的视线中。除此外,上窑镇还对墙面进行粉刷整饰45000平方米,新增道路绿化4000米,地面铺装1500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50个,改建公共卫生厕所4座,统一店面招牌3500平方米,改善或者新建道路5处合计长4800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3处,增设路灯20座,改建农贸市场1处。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完善了该镇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的基础设施,还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提高了上窑镇的整体形象。
中心老街焕发新机
中间是青石板道路,两旁是白墙灰瓦的仿古建筑,这样的描述,你一定认为是来到了哪个景区老街,而这,就是上窑中心街如今的面貌,与一年前相比,上窑镇中心街确实变得大不一样了。在中心街西头经营一家渔具店的老钱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这几年,他是不断地见证着中心街的一点点改变。两年前,中心街两边乱搭乱建、出店经营现象很是突出,路中间只能容纳一人通过且污水横流,街面是灰色的破旧建筑,路面坑坑洼洼,而现在,变成为了一条有着青石板路和仿古建筑的名副其实的“老街”。
据介绍,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启动后,上窑镇规范建房制度,加强违法建设整治,对违法建筑物进行全面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清除。其中,多次组织集中拆违行动,对上窑镇核心区的新武路两侧、中心街及朝阳东路上窑段等进行违建拆除,合计拆除违章建筑100多处,违建面积约5000平方米,使上窑中心街基本上恢复了30年前老街模样。
前往古镇市场的路上,正值居民们买菜时间,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路边一个个摊位摆放整齐,鸡鱼肉蛋、干货、蔬菜等应有尽有。据介绍,为了禁止占道经营,疏导流动商贩进入市场,文明合法经营,上窑镇规范经营秩序,科学划定摊位经营区域,并配备6名城市文明劝导员,长期负责管理核心区车辆及经营户乱搭乱建,乱摆乱放行为。
图一为高塘湖畔
图二为古镇市场
图三为上窑镇中心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